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白背飞虱(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滇东南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与降落机制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滇东南地区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是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迁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之一,早期迁入种群虫源及其降落机制的阐述将为白背飞虱的异地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HYSPLIT对滇东南地区富宁、麻栗坡、丘北和广南4个站点2008—2012年4—5月白背飞虱迁入高峰日做轨迹分析以阐明其虫源区分布。(2)用Gr ADS分析NCEP的再分析格点数据以形成各迁入峰期的风温场,阐释迁入峰得以形成的气象背景和降落机制。【结果】(1)滇东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和老挝北部,部分来自于缅甸中北部及掸邦高原、泰国北部、滇西和滇西南。其中,4月份以缅甸和金三角为主,5月份则主要来自越南和老挝北部。(2)影响白背飞虱降落的因子中,风切变、低温屏障、降雨和下沉气流分别占75.9%、56.5%、31.8%和25.2%。【结论】滇东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主要来自中南半岛,风切变、低温屏障、降雨和下沉气流四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白背飞虱在滇东南的频繁迁入。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早期迁入 越南 虫源地 降落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白背飞虱的发生和田间种群消长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云南稻区白背飞虱的总体越冬虫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N23°55′164″以南,海拔高度为1 369 m以下有水源的稻桩、再生稻和落粒苗上,其中滇南和滇东南越冬虫量高于滇西和滇西南;灯下虫源始见期从3月初到5月下旬,滇西和滇西南最早在3月初,滇东北最晚在5月中下旬,全省有从滇西、滇西南向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逐渐延后的趋势;灯下诱集虫量表现为西南部低于东南部,全省迁入峰次数和灯下总虫量的高峰期集中在5月、6月和7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1次回迁高峰期;滇西南和滇南田间种群活动高峰在4月下旬至6月,滇东南和滇东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滇东北的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结论】云南省白背飞虱主害代在5月、6月和7月,重点发生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稻区。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特点 种群消长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师宗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与降落机制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990—2012年云南省师宗县4—5月出现的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日进行轨迹模拟以及降虫高峰日的风场分析,得到以下结果:4月下旬,师宗上空盛行西风,白背飞虱虫源主要来自缅甸东北部,部分来自越南北部和金三角地区;5月份,西南风为盛行风向,其中上中旬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和滇西南,缅甸东北部可提供部分虫源;下旬则主要分布在滇西南,部分虫源来自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对降虫高峰期的大气环流背景、峰日风温场、降雨等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风切变和气流垂直扰动是造成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前期迁入 虫源地 轨迹模拟 降落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化学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药效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2013

摘要:选用10%醚菊酯SC 1 050 g/hm2、48%噻虫啉SC 210 g/hm2、25%吡虫·仲丁威EC 1 125 g/hm2、5%吡虫啉EC 450 ml/hm24种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醚菊酯和吡虫·仲威防效较为理想,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杀虫剂 水稻 白背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元江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2012年云南元江地区早稻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的调查研究表明,白背飞虱的虫口数量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9),即当白背飞虱数量较大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发生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食感染SRBSDV的水稻病株对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相关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近年对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为探讨SRBSDV发生流行的原因,研究了饲食感染SRBSDV水稻病株对其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体内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食感染SRBSDV水稻病株对白背飞虱若虫体内能源物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雌成虫有明显的影响;饲食感染SRBSDV水稻病株使白背飞虱3日龄和5日龄雌成虫体内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此外,饲食感染SRBSDV水稻病株使5日龄雌成虫体内甘油酯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含量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证明饲食感染SRBSDV水稻病株会促进白背飞虱雌成虫体内糖类、脂类、氨基酸等物质的积累,有可能会导致其迁飞能力的提升,增加SRBSDV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能源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白背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分析

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福建省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危害严重,尤其2007年,全省早稻白背飞虱特大发生,迁入峰不但比常年偏早,且虫量异常偏多。本文利用由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局与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共同开发研制的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模型HYSPLIT,和气象图形分析显示软件GrADS对2007-2010年4-5月福建省白背飞虱早期主要迁入峰次进行了轨迹模拟,并对2007年5月份的主要迁入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结果显示:(1)福建省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主要来自广东、海南省,台湾省、菲律宾仅在个别年份提供少量虫源,非主要虫源地;(2)低空急流与持续降水的配合是导致2007年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直接原因。2007年5月稻飞虱迁入同期,福建850hPa上空低空急流频繁,5月份西太平洋副高比往年偏西、偏强,且北跳推迟,使得华南地面准静止锋形成,雨季延长;(3)2007年广东、海南3月底至4月初的1代成虫迁入种群较多造成的田间2代白背飞虱虫源基数的增加是造成2007年福建白背飞虱迁入量增加的最根本原因。福建白背飞虱的主迁入虫量取决于两广早期田间虫源基数的多寡,在副高偏强、雨水较多年份,提前对两广、海南地区田间稻飞虱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将有助于福建稻飞虱的预防与治理。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迁飞 灯下虫量 虫源 轨迹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2月,我国南方和越南北方普遍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冻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越冬虫量大大减少,而广西北部湾稻区在3—4月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稻飞虱迁入峰。结合2008年越冬考察、灯下监测以及田间系统调查结果,通过HYSPLIT模型与GrADS软件对此阶段出现的稻飞虱大规模迁入过程进行轨迹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8年广西早期迁入稻飞虱虫源与越南北部虫源关系不大,主要来自越南中部及老挝南部;(2)850hPa高空温度较高,低空急流频繁,以及过早出现的台风是造成钦州4月份稻飞虱大规模远距离迁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除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外,为我国华南稻区提供早期迁入虫源的越南中部稻区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 虫源地 轨迹分析 降落机制 褐飞虱 白背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云南省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与降落机制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9年云南省江城、金平、西畴、师宗、彝良5个站点4—5月出现的白背飞虱灯下高峰日进行轨迹分析,并结合部分田间调查数据、峰期对应的大气环流背景、峰日风温场等气象因子,明确2009年云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范围和降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9年云南4—5月份前期迁入飞虱虫源主要来自缅甸,部分虫源来自老挝与越南,极少数虫源来自印度东部因帕尔地区。(2)低温屏障、风场切变以及垂直气流扰动是造成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最主要气象因子。(3)缅甸虫源区偏西气流盛行以及冬春稻种植面积扩大而导致的虫源基数增加是造成2009年云南白背飞虱大量迁入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虫源地 轨迹模拟 降落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飞虱冬季虫源考察

云南农业科技 2000

摘要:1996年 1月 2 3日至 2月 8日 ,“中日东亚季风区水稻迁飞性害虫大范围迁移动态共同研究”课题组 ,再次组织在云南境内沿缅甸、老挝、越南边境一线考察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云南的冬季虫源情况。通过考察认为 :在滇西南 ,滇南的思茅、西双版纳海拔 80 0m以下稻区 ,冬早春季白背飞虱、褐飞虱在秧田、本田上能正常繁殖 ,存在大量冬季虫源。在滇西南海拔 80 0~130 0m稻区 ,有白背飞虱、褐飞虱越冬 ,其中以白背飞虱为主 ,褐飞虱零星存在。该稻区稻飞虱冬季虫量不能构成早春虫源。在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海拔 80 0m以下双季稻区 ,虽有冬早春秧及再生稻苗和落粒自身苗 ,因越冬场所狭小 ,故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偏少 ,为非冬季虫源区。提出将云南稻飞虱分为东西两大片发生区及开展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冬季虫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