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用欧洲菊苣吸收积累土壤重金属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欧洲菊苣重金属积累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在云南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饲用欧洲菊苣,分别检测幼叶、老叶、根中Cr、Cu、Zn、Ni、As、Pb、Cd的含量,用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来探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欧洲菊苣中重金属含量为根>老叶>幼叶,重金属被欧洲菊苣吸收后不易向上移动。除Cd外,欧洲菊苣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相关,重金属富集系数都小于1,不富集土壤重金属。3种土壤条件下,欧洲菊苣根和老叶对Cd有一定富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幼叶基本不富集Cd。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pH关系最密切。酸性土壤有助于欧洲菊苣吸收Cd、Cr、Cu、Ni等重金属,尤其容易富集As和Cd。碱性土壤,Pb、Zn易于被欧洲菊苣吸收并向上移动。欧洲菊苣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选择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种植饲用欧洲菊苣,刈割上部叶作饲料是基本安全的。欧洲菊苣生物量大,其下部老叶和根可利用作为Cd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物。与外源污染不同,土壤重金属内源污染,不一定传递到作物。提高土壤pH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是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欧洲菊苣 重金属 吸收富集 土壤pH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有机质


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研究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中各个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与《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相比均未超标;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Hg(51.93)>Cd(43.55)>As(8.32)>Pb(5.15)>Ni(1.83)>Cr(1.23)>Cu(0.04),只有Hg,Cd存在中等水平潜在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7种重金属综合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12.05,西双版纳州茶园土壤整体上存在轻微生态风险。表明在今后茶园管理中要做到科学施肥施药,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二次污染风险。


云南省野生牛肝菌总汞含量测定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测定云南常见野生牛肝菌中总Hg含量,分析不同产地、种类及不同部位牛肝菌对Hg的富集规律和积累特征,评价野生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为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食用安全评估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MA-2000直接测Hg仪—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牛肝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计算同一牛肝菌菌盖与菌柄总Hg含量比(QC/S),分析不同种类、部位牛肝菌中总Hg含量的差异和富集规律。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限量标准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现行标准,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结果】同一子实体菌盖与菌柄的比值(QC/S)在0.3~8.8之间,95%牛肝菌样品菌盖、菌柄总Hg含量比(QC/S)≥1,表明多数牛肝菌菌盖对Hg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本研究中多数野生牛肝菌菌盖、菌柄总Hg含量超过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含量限量标准(≤0.1 mg/kg);根据PTWI标准,假设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样品Hg摄入量低于允许摄入量,无安全风险,而2013年采自玉溪大营街的美味牛肝菌,2012年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及2014年采自玉溪新平的绒柄牛肝菌等少数样品Hg摄入量高于该标准。【结论】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有少数牛肝菌总Hg含量超过相关标准,食用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砷、铅、镉低积累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玉米(Zea mays)品种(云瑞88、云瑞6号、云瑞518、云瑞220、云瑞10号、红单6号、红单3号、鄂玉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重金属砷-铅-镉(As-Pb-Cd)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8个玉米品种生物量、产量变化及籽粒As、Pb、Cd含量的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分别获得玉米籽粒As、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重金属As、Pb、Cd复合污染的条件下,生物量和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除云瑞518籽粒Cd含量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外,其余7个玉米品种籽粒中As、Pb、Cd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通过聚类分析获得籽粒As低积累的品种2个,Pb低积累的品种1个,Cd低积累的品种3个;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云瑞88、云瑞220、云瑞6号、云瑞10号作为As、Pb、Cd低积累的品种。


道路绿化灯台叶质量评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道路绿化用灯台叶中11种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HPLC指纹图谱,熊果酸及齐墩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拟探讨灯台叶中重金属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和整体质量的变化关系,为灯台叶药材的采收提供依据。方法:22批灯台叶样品中S1~S12来自不同种植园,S13~S22采自不同街道绿化带中。采用ICP-MS测定灯台叶中重金属含量,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评价两组样品整体质量变化。结果:部分样品中Se和Hg未检出,其他元素在样品中均有检出,其中Fe,Mn含量较高,As,Se,Pb含量较低。道路绿化样品中Hg元素均被检出,平均值为0.1μg·g~(-1),而种植园样品中Hg元素均低于检测线。种植园样品中As和Se含量变异最大RSD>120%,Cr和Ni含量RSD>60%。道路绿化样品中Cr,Mn,Fe,Ni,As,Se含量变化RSD>70%,但与种植园样品相比变化较大,Cu,Se,Pb在两组样品中变化水平相当。根据《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中相关规定计算,22个样品中Pb,Cd,Hg,Cu,As均未超标,但道路绿化样品中上述有毒重金属元素呈现升高趋势。种植园样品指纹图谱共标记16个共有峰,道路绿化样品仅13个共有峰,且两组样品在色谱峰数量和吸光度上均有较大差异。种植园样品之间相似度较高,除S1,S4,S11外其他均>0.95,绿化样品相似度较小,仅S18相似度>0.9,其余在0.557~0.895离散分布。两组样品有12个共有峰,种植园样品共有峰面积均大于道路绿化样品,且峰面积RSD均小于道路绿化样品,将两组样品原始色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两组样品被截然分开。结论:道路绿化灯台叶中有毒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园样品相比有升高趋势,化学信息少且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变化大。为确保药材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建议城市道路绿化灯台树不作为傣族药材灯台叶的来源。


滇南矿区稻米重金属累积的品种差异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矿区稻米质量安全问题,为获得区域适宜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近年来滇南矿区主栽的15个水稻地方品种设置连续2年3个不同试验点的栽培试验,研究分析了滇南矿区不同水稻品种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5个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As、Pb、Cd的吸收累积有较大的差异。糙米中Pb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宜香107,最低的为滇屯502,两者相差幅度为0.188 mg/kg;Cd含量最高的品种为红优4号,最低的为云恢290,两者相差幅度为0.383 mg/kg;总As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宜香99E-4,最低的为丰优香占,两者相差幅度为0.189 mg/kg。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中污染物Pb、Cd、无机As限量指标(≤0.2 mg/kg)和健康风险定量评估风险熵(HQ<1)为评价标准,初步筛选出适宜该地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滇屯502、宜优2815、云恢290和丰优香占,这4个品种的选择种植与土壤修复+农艺调控的联合管理将会更有效地减少试验区域重金属对稻米食用人群的危害。


烟叶中的重金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 》 2016
摘要:为摸清烟叶中的重金属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在云南省12个州(市)烟区域采用抽样普查的方法,比较烟区土壤、灌溉水、烟叶及其他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布,探索烟叶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重金属含量在土壤中最高,烟叶次之,灌溉水最低,其变异幅度则表现为灌溉水>土壤>烟叶.2)烟叶中铬和砷的含量低于水稻、玉米、绿肥、豌豆、小麦和油菜等作物2.3~20.3倍,但镉、铅、铜和汞的含量高于玉米和水稻等作物3.0~6.6倍.3)矿源是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土壤中的重金属对烟叶重金属含量影响很大.4)土壤和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和镁含量等理化指标对烟叶重金属含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烟叶重金属来源和控制烟叶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个旧矿区周边水稻土重金属生态风险及预警
《环境科学导刊 》 2016
摘要: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区域农产品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为对个旧市大屯镇稻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及预警分析,计算了6种重金属元素(Pb、Cd、As、Zn、Cu和Cr)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地累积指数(I_(geo))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_(E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6种重金属平均风险指数的大小顺序为:Cd>As>Cu>Cr>Pb>Zn,Cd和As元素的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40,94.4%的土壤样品处于中等风险以上水平;重金属元素的I_(geo)顺序为Cd>As>Pb>Cr>Cu>Zn,Cd和As元素有超过94.4%的土壤样品处于中等污染以上水平。生态风险预警评价结果显示,66.7%采样点处于生态风险无警级别,33.3%采样点处于生态风险重警级别。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主要是以Cd和As为主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已经达到生态风险重警级别的区域应该采取相应的土壤修复措施,对无警区域应该加强监控防止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