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文献计量的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中药材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产品品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影响其品质的因素众多,重金属污染作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会使其品质下降。探讨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提供依据。结合文献计量学法,通过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下载的1994—2023年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 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不同角度对重金属污染影响中药材相关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994—2023年有关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方面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的发文量最多,为491篇;中文文献相较于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少;中国、美国和日本3国的发文量排世界的前3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290篇,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中占主要地位。该领域共有368种来源出版物,药材、农药残留、土壤、重金属及修复等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重金属污染对中药材影响的研究领域中,中药材和污染物受到较大的重视,是目前的研究前沿,植物药滇重楼值得继续关注。


云南喀斯特地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水稻叶面肥筛选
《土壤与作物 》 2024
摘要:为探究云南水稻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叶面肥种类对水稻中重金属迁移,以及对糙米质量安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地质高背景区泸西县水稻种植区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稻田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以锰锌肥、硅硒肥两种不同成分叶面肥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转运系数等指标探究不同成分叶面肥在田间大规模应用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中As、Cd、Cr的平均值均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且变异系数较大,主要以Cd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状态,As、Pb、Cr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40%的Cd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但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仍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喷施叶面肥的处理较仅喷施清水的处理而言,茎叶-糙米间转运系数降低,糙米及茎叶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产量无显著差异.供试的锰锌肥的肥效较硅硒肥更为显著,适合在田间大规模种植使用.


不同光叶苕子用量对娃娃菜生长发育与吸收镉砷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娃娃菜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镉污染土壤环境,研究光叶苕子不同施用量7.5 t/hm2(G1)、15.0 t/hm2(G2)、22.5 t/hm2(G3)、30.0 t/hm2(G4)、45.0 t/hm2(G5)对Cd、As污染土壤中娃娃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叶苕子用量显著影响娃娃菜生长和Cd、As含量。与CK相比,污染土壤中添加光叶苕子促进了娃娃菜的生长,以22.5 t/hm2施用量效果最佳,可显著增加娃娃菜产量、根系指标(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分支数、根体积)和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施用光叶苕子均对土壤有效Cd、As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当光叶苕子施用量为22.5 t/hm2时可降低土壤全Cd和有效Cd含量,而光叶苕子施用量为30.0 t/hm2时对降低土壤全As和有效As含量效率最高,但与22.5 t/hm2施用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对娃娃菜Cd、As含量的影响,当光叶苕子施用量为22.5 t/hm2时对娃娃菜地上和地下部Cd、As降低效果最好。综合研究表明,光叶苕子施入量为22.5 t/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娃娃菜可食用部位产量和物质积累,并提高根系和光合指标,有利于娃娃菜生长,且对降低土壤以及蔬菜中Cd和As含量的效果最佳,因此推荐在Cd和As复合污染土壤施用22.5 t/hm2光叶苕子来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关键词: 光叶苕子 娃娃菜 镉 施用量 重金属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云南某区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某区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通过对云南某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As、Pb、Cu、Zn、Cr和Hg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合GIS插值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来源和潜在风险.[结果]研究区农田土壤中Cd、As、Cu、Zn和Hg含量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且Cd、As、Cu含量在不同深度均高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部分表层土壤样品中Cd、As、Cu、Zn含量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u>Cd>As>Zn>Pb=Cr=Hg.Cd、Pb和Cr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空间分布相似,其含量分布表现为研究区域从东向西逐渐下降.As与Zn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Cu含量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而Hg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匀.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受到Cd、As、Cu污染,其中Cu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且研究区重金属总体水平处于中度污染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以中等生态风险危害为主,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Pb和Cr主要来自成土母质,Cd以及部分Pb与Cr可能来源于污灌,As和Zn可能与工业废气排放有关,Cu可能来自有机肥料,而Hg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粉尘的大气沉降导致的.[结论]云南某区典型农田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Cu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但Cd危害程度最大.


不同钝化剂对大白菜产量和吸收Cu、As、Cd、Pb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为Cu-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物炭、土壤调理剂、腐殖酸钾、石灰粉及其组合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钝化剂对大白菜(Brassica bara L.)产量、地上部吸收Cu、As、Cd、Pb与土壤有效态Cu、As、Cd、Pb的影响。【结果】除石灰处理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明显提高大白菜产量。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可升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As、Cd、Pb含量,与处理CK相比,施用不同钝化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u降低7.25%~33.64%,有效态As降低6.67%~17.65%,有效态Cd降低18.80%~30.83%和有效态Pb降低22.42%~33.49%,其中处理BRH(生物炭+土壤调理剂+腐殖酸钾)降低效果最明显,处理BLH(生物炭+石灰粉+腐殖酸钾)次之;不同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降低大白菜可食用部位对Cu、As、Cd和Pb的吸收,以处理BRH降低大白菜可食用部位Cu、As、Cd、Pb的效果最显著,较处理CK分别降低51.21%、56.89%、74.67%和78.23%。【结论】在原位钝化修复Cu-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BRH组合的施用效果最佳。


不同产地白肉灵芝的重金属含量与毒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监测云南不同产地的白肉灵芝重金属含量变化,并对白肉灵芝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白肉灵芝中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其砷、汞含量,并采用靶标危害系数(THQ)和综合危险指数(HI)对食用白肉灵芝摄入重金属进行膳食风险评估。通过急性经口毒性、亚急性毒性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白肉灵芝的食用安全性。【结果】云南省昆明、楚雄、怒江3个地区的白肉灵芝中的砷、镉、铅的含量分别为0.16~0.22、0.15~0.50、0.07~0.18 mg/kg,均符合规定,未见超标。白肉灵芝中汞含量小于检测最小值,未检出。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对重金属进行评估表明,经白肉灵芝途径的重金属摄入水平在安全限值之内,通过云南白肉灵芝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没有安全风险。白肉灵芝提取物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5 g/kg。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白肉灵芝提取物对实验小鼠的活动情况、体重增加、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脏器系数及生化指标均未产生不良影响。【结论】白肉灵芝无重金属摄入的安全风险,毒理实验表明其属实际无毒级,为白肉灵芝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5个工业大麻品种对5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
《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在苗期与工艺成熟期对铅(Pb)、锌(Zn)、铜(Cu)、镉(Cd)与砷(As)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本研究以5个主栽工业大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云南矿区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试验.结果表明,5个工业大麻品种积累5种重金属的能力均较强.根系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在工艺成熟期高于苗期;茎叶对重金属Pb、As和Cd的富集在工艺成熟期高于苗期,但对Cu、Zn的富集却表现为苗期高于工艺成熟期.转移系数表明,在苗期,茎叶对5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1,说明其对5种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均较强;在工艺成熟期,5个工业大麻品种的茎叶对Pb、As和Cd的转运能力较强,对Cu、Zn的转运能力较弱.5个工业大麻品种在工艺成熟期对Pb、As、Cu、Cd和Zn的绝对富集量存在差异,分别为431.65~644.29、365.14~624.25、180.65~194.06、15.13~24.40、540.07~684.27 g hm-2,云麻1号和云麻5号对Pb、As、Cd、Zn的绝对富集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上所述,云麻1号和云麻5号富集转运系数和修复效率均高于云麻2号、云麻3号和云麻4号.因此云麻1号和云麻5号为5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最强潜力品种,适宜在云南重金属污染地区推广种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依据.


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田间5种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比较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富集与转移的差异,以云南5个工业大麻主栽品种(ym1~ym5)为试验材料,修复云南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农田。结果表明:5个工业大麻品种中,成熟期的根系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1,对As、Cu和Zn吸收量最大的为ym3,而ym5对Pb、Cu、Cd和Zn吸收量皆最小;茎叶对As、Cu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3,对Pb和Zn吸收量最大的分别为ym1和ym2;种子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2,对As和Cu吸收量最大的为ym5,对Zn吸收量最大则为ym3,ym1种子对Pb、As和Cu吸收量皆最小,对Cd、Zn吸收最小的品种分别为ym4和ym2;5个品种表现为除Cu外,茎叶富集系数皆大于根,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研究表明,ym1可作为Pb污染修复植物,ym3可作为As、Zn、Cu和Cd污染修复的适推品种。


生物炭、沸石与膨润土混施对玉米生长和吸收Cd、Pb、Zn的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利用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生物炭、沸石粉和膨润土3种钝化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钝化剂单施及混施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玉米籽粒吸收Cd、Pb、Zn与土壤有效态Cd、Pb、Zn等的影响,旨在为Cd-Zn复合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和阻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均能促进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增加,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钝化剂处理较对照CK增产3.41%-31.69%。不同钝化剂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Pb、Zn含量,与CK相比,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d、Pb、Zn分别降低23.02%-45.24%、4.86%-21.46%、16.38%-32.60%,其中5%SFP(5%生物炭+5%沸石粉+5%膨润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显著,2%SFP处理次之;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Cd、Pb、Zn的吸收,其中5%SFP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Cd、Pb、Zn含量,较CK分别降低68.18%,39.49%,31.83%。综合表明,在原位钝化修复Cd-Zn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钝化剂混合施用的效果好于单施,以5%SFP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不同改良剂对铅(Pb)污染土壤中工业大麻生长及Pb积累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高铅(Pb)污染土壤中施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有机肥和蚯蚓液4种改良剂对3个工业大麻品种生长发育及Pb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DTA显著抑制了工业大麻的株高和茎粗生长,而促进了工业大麻对Pb的吸收,提高了工业大麻不同部位对Pb的富集能力,增强了Pb从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的能力;柠檬酸、有机肥和蚯蚓液这3种改良剂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蚯蚓液和柠檬酸促进了工业大麻吸收Pb,有机肥抑制了工业大麻吸收Pb.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重金属 Pb 改良剂 生长发育 植物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