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重金属(模糊匹配)
46条记录
云南野生牛肝菌生长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为因素释放的Hg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研究云南野生菌主产区土壤Hg含量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云南10个地州的57份牛肝菌生长土壤(0~10 cm)样本,并采用冷蒸气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H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样本Hg含量范围(mg/kg,以干重计算)分别为:0.036~3.2(玉溪)、0.089~1.2(楚雄)、0.075~2.5(大理)、0.22~1.1(昆明)、0.075~0.34(曲靖)、0.36~0.98(红河)、0.12~1.3(迪庆)、0.30~0.83(保山)、0.047~0.53(普洱)、1.2(文山)。采自玉溪的土壤样本中Hg含量变化范围最大。除1份玉溪样本外,其他样本Hg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0.038 mg/kg),可能对野生菌中Hg含量提高有一定影响。未来研究应着重考虑土壤Hg与牛肝菌Hg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茯苓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中药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茯苓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云南省昌宁县(FL-1)、镇沅县(FL-2)、双江县(FL-3)、云龙县(FL-4)、双江县(FL-5)和墨江县(FL-6)6个居群的云茯苓菌核及云茯苓皮中As、Cd、Cr、Cu、Ni和Pb的含量,利用SAS统计软件对不同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采自昌宁县(FL-1)的菌核样品中Ni含量(1.04 mg/kg)超出国家限量标准(1.0 mg/kg);云茯苓皮样品的重金属总量(除FL-2和FL-4外)、Cr、Ni及双江县(FL-3)的As含量超过限量标准,其余样品重金属含量未超出限量。菌核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071~0.793,处于安全或警戒水平;云茯苓皮中Cr和Ni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其余均为安全或警戒水平。云茯苓菌核中6种元素分为2类,Cr、As、Cu和Ni、Pb与Cd的相关程度较高,云茯苓皮中Cr与Ni、Pb与Cu为高度相关。结论:不同居群的云茯苓菌核和云茯苓皮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云茯苓皮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指数高于菌核。

关键词: 云茯苓 重金属 ICP-MS 安全性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总汞含量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测定牛肝菌中总Hg含量的方法。采集15种共48份云南常见牛肝菌的红外光谱信息并用冷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汞仪测定牛肝菌的总Hg含量,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价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采用Norris平滑、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正交信号校正-微波压缩等方法对牛肝菌的红外光谱进行优化处理,优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及牛肝菌总Hg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1%,不同种类牛肝菌在主成分得分图中能够明显区分开,表明不同种类牛肝菌的化学组分或含量具有差异;(2)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总Hg含量差异明显,其总Hg含量在0.17~15.2mg·kg~(-1) dw之间;若成年人(60kg)每周食用300g新鲜牛肝菌则少数牛肝菌摄入的Hg超过PTWI的限量标准,食用有一定风险;(3)牛肝菌红外光谱数据与总Hg含量拟合,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快速区分总Hg含量低(≤1.95 mg·kg~(-1)dw)、中(2.05~3.9mg·kg~(-1) dw)、高(≥4.1mg·kg~(-1) dw)的牛肝菌样品,并且Hg含量差异越大,越易于区分;进一步建立牛肝菌总Hg含量预测模型,训练集的R2为0.911 4,RMSEE为1.09,验证集的R2和RMSEP分别为0.949 7和0.669 5,牛肝菌总Hg含量预测值与测定值比较接近,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快速鉴别牛肝菌种类,区分不同总Hg含量的牛肝菌样品并对Hg含量进行准确预测,为野生牛肝菌的质量控制和食用安全评估提供快速、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牛肝菌 Hg 重金属 鉴别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疣柄牛肝菌属真菌中汞含量及食用健康风险分析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汞(Hg)对人类健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多数野生食用菌对Hg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测定野生食用菌中总Hg含量,并对其进行食用安全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云南常见疣柄牛肝菌属真菌菌盖、菌柄中总汞(Hg)含量,分析样品对Hg的富集特征;以FAO/WHO现行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标准,评估疣柄牛肝菌属真菌的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种类及不同采集时间疣柄牛肝菌属真菌的总Hg含量差异明显,菌盖中总Hg含量在0.54~4.80 mg·kg-1dw之间,菌柄总Hg含量在0.32~2.80 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总Hg含量均大于菌柄(Q(C/S)>1),表明疣柄牛肝菌属真菌对Hg的积累量与生长环境、种类、部位等有关。根据FAO/WHO暂行的每周Hg允许摄入量标准(0.004 mg·kg-1bw),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300 g(鲜重)采自云南的疣柄牛肝菌属真菌,Hg摄入量远低于PTWI标准,对人体Hg暴露风险较低。

关键词: 重金属 疣柄牛肝菌属 食用菌 健康风险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山区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汞和镉来源分析及食用安全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 mg·kg~(-1)dw,4.97~24.07 mg·kg~(-1)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 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 kg)毎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 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 mg和0.662 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关键词: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食用牛肝菌中镉含量测定及食用安全评估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自云南不同地区17种野生食用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法测定牛肝菌及土壤中有毒重金属Cd含量。分析不同种类牛肝菌对Cd的富集规律,及与生长土壤之间的联系;根据GB 2762-2012和FAO/WHO规定的每周Cd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估云南野生牛肝菌的Cd暴露风险。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牛肝菌对Cd的富集量具有明显差异,菌盖、菌柄的Cd含量分别在3.03~18.89 mg/kg干重(dw)和2.13~10.03 mg/kg dw之间;除黄网柄粉牛肝菌外,菌盖与菌柄的Cd含量比值均大于1(Q_((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08~1.55和0.06~0.71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与其生长土壤的Cd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表明牛肝菌对Cd的富集程度与种类和土壤背景有关;分析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表明,17种牛肝菌菌盖、菌柄的Cd平均含量均超过GB 2762-2012规定的Cd限量标准;假设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500 g新鲜牛肝菌,则部分牛肝菌摄入的Cd超过FAO/WHO规定的允许摄入量标准,应避免长期或过量食用。

关键词: 野生食用牛肝菌 重金属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作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的差异,蜈蚣草As富集系数为(1.74±0.16),表现出较好的As富集植物特性,Pb富集系数为(0.42±0.05),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梁秸杆、玉米秸杆、板蓝根蔬菜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尤其是板蓝根蔬菜,富集系数为(3.19±0.46),Cd富集能力较强;在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双重作用下,高梁秸杆对土壤中As、Pb、Cd的提取效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蜈蚣草除Cd外,对土壤重金属As、Pb的提取效率与高梁相当;经公式计算,若通过种植以上4种植物将试验区土壤As、Pb、Cd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量以内,需要种植玉米和板蓝根蔬菜约100年以上,而种植高梁仅需25年。蜈蚣草对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效果明显,预计种植蜈蚣草30年可将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参试的3种可食用作物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用板蓝根蔬菜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HQ)均大于1,人体健康风险较大,不宜在试验区种植食用;食用玉米、高粱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虽小于1,但Pb和As的HQ均在0.9以上,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综合分析4种植物的修复效果、健康风险以及经济效益,高梁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引导种植较高抗性的高梁品种以及套种低累积高梁品种与蜈蚣草,可推荐作为滇南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的土地安全利用模式。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污染耕地 植物修复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大麻“云麻2号”对重金属Pb、Cu和Cd富集特征的研究

中国麻业科学 2015

摘要:通过人工添加重金属盆栽试验,研究工业大麻"云麻2号"不同器官对重金属Pb、Cu和Cd的耐受性和累积能力。结果显示:Pb主要富集在工业大麻根上,Pb2+浓度为600mg/kg时,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积累在根、茎、叶和纤维含量分别为109.05、44.72、34.41、31.52mg/kg,而在种子和雄花重金属含量最低(2.66和2.55 mg/kg),种子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0、0.02;Cu主要富集在根、茎、叶、种子和雄花中,在纤维中的含量最低,当处理浓度为300 mg/kg时,纤维中含量为10.00mg/kg以下,其余部位的含量在10.00~50.00mg/kg之间,且纤维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小于0.20;工业大麻对Cd2+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当处理浓度为150mg/kg时,工业大麻的根、茎、叶、纤维的含量均超过了Cd2+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100.00mg/kg),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雄株根和纤维的富集系数大于2,种子和雄花中含量分别为30.52mg/kg和4.89 mg/kg。研究结果表明"云麻2号"较耐受Pb2+,对Cd2+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重金属 富集 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条件下不同组配钝化剂对玉米(Zea mays)吸收Cd、As和Pb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种钝化材料(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和石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配施处理对玉米(Zea mays)籽粒吸收Cd、As和Pb与土壤有效态Cd、As和Pb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钝化修复效果最佳的组配钝化剂。结果表明,(1)施用钝化剂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增加植株株高、叶面积、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质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2)不同处理均能明显降低土壤Cd、As和Pb有效态含量。其中,BLD处理对土壤有效态Cd降低效果最明显,YR+BLZ处理次之,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态Cd分别降低71.00%和67.85%;BDZ处理对土壤有效态As含量降低效果最明显,其次为BLD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65.63%和59.73%;YR+BLD处理对土壤有效态Pb含量降低效果最好,BDZ处理次之,有效态Pb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70.64%和69.64%。(3)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吸收和积累Cd、As和Pb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导致玉米籽粒Cd含量降低82.63%~89.17%,As含量降低27.58%~49.47%和Pb含量降低9.64%~46.86%。(4)施用钝化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其中BLD、YR+BLD、JD+BLD处理的p H值升高效果最为明显,较对照分别提高1.05、1.04和1.04个单位;施用钝化剂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YR+BDZ和YR+BLD处理有机质含量较高,较对照分别提高54.68%和46.04%,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钝化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的旱地土壤时,低累积玉米品种与组配钝化剂联合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组配钝化剂 重金属 有效性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料甘蔗重金属镉、铬、铅含量风险调研初报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采取调查问卷、走访调查和取样本检测共3种方法,在我国糖料主产区广西和云南区域调查甘蔗生产情况,并取甘蔗样本81份检测其茎的铬(Cr)、镉(Cd)、铅(Pb)含量。检测结果:甘蔗在11月份成熟期两地Cr平均含量0.353mg/kg、小于限量值0.5 mg/kg,Cd平均含量0.020 mg/kg、小于限量值0.03 mg/kg,Pb平均含量0.085 mg/kg、小于限量值0.2 mg/kg。说明广西和云南采样区甘蔗3种重金属含量是安全的。

关键词: 甘蔗 重金属 铬、镉、铅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