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鉴定(模糊匹配)
51条记录
野生鸡瑽菌鉴定及最适菌株、培养基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鸡瑽菌(Termitomyces)野生种质资源,在广泛收集临沧鸡瑽菌菌株的基础上,通过测定ITS序列,结合Gen Bank已有序列,分析了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了最适菌株及其培养基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证明,供试菌株与Termitomyces属内的其他物种能很好地聚在一起,但又被分为明显的两大类和四小类。在YPD培养基上其生长特性存在差异,其中菌株4279表现最优,随后依次是2871与2878,而4288表现最差。菌株4279在供试的11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在牛粪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最快,达(0.77±0.04)mm/d,与在其他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之,ITS序列分析能够解决鸡瑽菌属种类混淆的问题,可用于真菌的分类鉴定;优良菌株427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50 g牛粪+20 g葡萄糖+15 g琼脂+2 g蛋白胨,培养基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鸡瑽菌 鉴定 系统发育树 菌株 培养基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巨大口蘑的鉴定及培养基中无机盐优化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从采集自云南临沧的野生口蘑子实体中分离获得菌株YAASM4295,利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以不同的无机盐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各筛选出2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种无机盐及其正交组合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到的菌株为巨大口蘑,供试无机盐对其菌丝生长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促进作用,其中0.1 mg·m L~(-1)MgSO_4、0.1 mg·m L~(-1)K_2HPO_4、0.05 mg·L~(-1)CoCl_2、0.05 mg·L~(-1)Mn Cl_2对该菌生长与生长势的促进作用最大,且与其它处理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4种无机盐协同作用对该菌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Mg SO4>CoCl_2>MnCl_2>K2HPO4;最佳组合为0.2 mg·m L~(-1)Mg SO4+0.1 mg·m L~(-1)K_2HPO_4+0.01 mg·L~(-1)MnCl_2+0.01 mg·L~(-1)CoCl_2。综上,该野生巨大口蘑菌株在各无机盐培养基组合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不同组合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这为其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生巨大口蘑 分离 鉴定 无机盐 正交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荞麦轮纹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确定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对云南荞麦种植基地的荞麦轮纹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集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显微镜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短棒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对病原菌r 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10菌株的序列与Phoma herbarum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根据形态学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将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

关键词: 荞麦 轮纹病 发生 病原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40在云南高原粳稻的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关键词: Pi40 抗谱 稻瘟病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并测定了该病原菌对21个燕麦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燕麦白粉病病原菌孢子梗不分支、无色、基部呈球形膨大,顶端生有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呈长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8.84~29.12μm×6.53~10.71μm,初步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最终将云南燕麦白粉病菌鉴定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燕麦白粉病菌专化型。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21个供试燕麦品种发病株率为100.00%,病情指数为91.73~100.00,发病初期平均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4.56%和1.75,35 d后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85.44%和95.74%,表明云南省燕麦白粉病菌的致病力强。

关键词: 燕麦 白粉病 鉴定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引进甘蔗品种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利用3对SSR引物,对40份国外甘蔗品种进行品种鉴定。结果表明:同名种质除CP78-1628和Ti80-5同名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24和0.50相对较低外,其他同名种质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高,都≥0.95,平均0.93。聚类分析表明,除CP78-1628和Ti80-5两份种质出现分支外,其他种质分支都按照同名种质分别聚类。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P78-1628和Ti80-5为同名异种种质。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鉴定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星天牛中肠中内切葡聚糖酶的鉴定与酶活性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内切葡聚糖酶(Cx)是纤维素酶系中的主要成分,它包含多种同工酶,能够将可溶性纤维素水解成还原性寡糖。采用Native-PAGE技术对黄星天牛中肠中Cx进行电泳分离,结合LC-MS/MS技术对黄星天牛中肠中Cx种类进行鉴定,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星天牛中肠中含有多种Cx,通过结构域分析,确定为GHF5家族蛋白,有共同的保守区(IIYETFNEPT),Cx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0,且具有较广的pH值稳定范围,低浓度的Mg~(2+)与Co~(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Mg~(2+)与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可为黄星天牛降解纤维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天牛中肠组织的生理功能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黄星天牛 中肠 内切葡聚糖酶 鉴定 结构域 保守区 降解纤维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40在云南高原粳稻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持有主效广谱抗瘟基因Pi40的单基因系4163与其它11份单基因鉴别品系进行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163在云南省粳稻区的稻瘟病重病区均表现抗病,即在保山、宜良、玉溪叶瘟田间抗性分别为0级、0级、4级,穗瘟田间抗性为3级;同时,利用49份有代表性的云南稻瘟病单胞菌株,通过室内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建立了Pi40对云南稻瘟病的抗谱,并与另外25份抗稻瘟病单基因系进行室内接种同步鉴定比较,结果表明Pi40对49份云南地方稻瘟病菌株的抗病频率为87.8%,表现出较广的抗谱,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抗病育种的新抗源利用。

关键词: Pi40 抗谱 稻瘟病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晚疫病抗性评价

中国马铃薯 2016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的晚疫病抗性,利用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优势生理小种(1.2.3.4.6.7.9.10.11)和超级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对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品种中,没有对2个供试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对优势生理小种,‘云薯304’、‘云薯401’、‘镇薯1号’和‘紫云1号’4个品种表现抗病,‘合作88’和‘云薯505’表现中抗;对超级生理小种,仅‘云薯304’和‘云薯401’分别表现抗病和中抗。云南省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中‘会-2’、‘丽薯6号’、‘宣薯2号’和‘青薯9号’对优势小种均已丧失抗性,‘合作88’仅表现中抗。生产上迫切需要晚疫病抗性强且抗性持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减少晚疫病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漂浮育苗中,移栽前在育苗池液的烟苗根系常发生腐烂,影响健壮烟苗的培育和移栽后烟苗的成活率。本研究分别从发生根腐的育苗池液和烟苗的腐烂根系采集样品,分离和纯化培养195株细菌,根据分离物细菌的培养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初步归类,筛选出28株细菌;进一步测定其致腐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基因序列。通过综合分析,鉴定致腐细菌的属种。结果表明,13株细菌具有较强的致腐性,分离纯化鉴定的致腐性菌株分别为5个属中6个种的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韦氏芽孢杆菌(B.weihenstephanensis),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克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ketosireducens),罗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ohdei)和香味类香味菌(Myroides odoratus),这些细菌是引起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烟苗根系腐烂的主要细菌。

关键词: 烟草 漂浮育苗 根系腐烂 细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