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香料烟花叶病病原分离物的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从云南保山采集具典型花叶症状的香料烟病株,用病株汁液接种心叶烟,进行单斑分离纯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杆状病毒粒体(18nm×300nm),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TAS-ELISA)检测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用TMV外壳蛋白(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侵染云南保山香料烟的病原分离物CP基因含480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与TMV-152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8.8%,推导编码氨基酸相似性达到100.0%,亲缘关系最近。根据这些特性,引起云南保山香料烟花叶病的病原分离物是烟草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


水稻不同基因型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的鉴定、评价指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98份耐低磷种质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生长,各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弱。具体表现为抽穗期延迟,株高变矮,分蘖减弱,籽粒重减轻,生物重降低。通过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对值的变异范围、平均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以相对单株籽粒重和相对分蘖数相结合作为水稻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同时鉴定出23个典型耐低磷品种。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进行耐低磷的机理及其分子研究的基础材料。


自然霜冻后甘蔗种质耐霜性鉴定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05
摘要:经过自然霜冻后,根据活芽率进行甘蔗种质耐霜性鉴定,结果表明,113个种质中,耐霜性强的7个,较强的13个,中的37个,弱的56个。


2003~2004年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2003~2004年采自云南省中部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病标样52份,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年度云南省中部地区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状况。共鉴定到9个小种和致病类型,有条中32号,条中31号,Hybrid46-8,-7,-5,-4,水源11-14,-12和洛13-8。条中32号和Hybrid46-7为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位居第一,出现频率为48%,其次为Hybrid46-7(24%),Hybrid46-4和Hybrid46-5的出现频率相当(6%),为一般流行小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Hybrid46-8,水源11-14和洛13-8,其它为稀有小种和致病类型。抗锈育种应以条中32号和Hybrid-7,-5,-4为主要对象,兼顾Hybrid46,水源11和洛13的其他致病类型。


西瓜花叶病毒2号南瓜分离物的鉴定及其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黑龙江省采集的南瓜病样中检测到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再利用免疫PCR(IC-PCR)和反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获得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该分离物CP基因全长为852个核苷酸,编码由284个氨基酸组成的31.8 kDa蛋白。与国外已报道的WMV-2 C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2%-94.O%,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5%-98.1%。与国内2个分离物相比,和山西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达到98.5%,和郑州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5%和95.0%。


云南小麦资源创新种质的抗锈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用条中 2 8、2 9、30和 31号生理小种和来自云南小麦生产上流行的 12个叶锈菌 ,以人工混合接种鉴定和不同生态试点自然发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对常规有性杂交、系谱选育成的创新小麦种质进行抗锈性和生态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 ,小麦创新种质 YV98- 15、YV98- 16、YV98- 30 0 6和 YV98- 30 17对接种条锈病菌和不同生态试点的自然条锈病菌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并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可作为广适性和条锈病的抗源亲本利用 ;除德宏田麦和楚雄地麦生态型外 ,YV97- 32、YV98- 16、YV99- 10 19和 YV97- 12 14可用作叶锈病的抗源亲本利用 ;所有参试材料对各生态试点的秆锈病菌具有良好的抗性 ,可用作小麦秆锈病的抗源 ;丽江、昆明田麦生态型的条锈病菌 ,以及玉溪、德宏田麦和楚雄地麦生态型的叶锈病菌可能与接种病菌不同 ,存在新的致病类型或致病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