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非洲菊(模糊匹配)
43条记录
基因型和预处理对非洲菊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低温和培养前期黑暗处理(暗培养)对非洲菊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时间影响的主次关系均为基因型>暗培养>低温,而对不定芽诱导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低温处理>暗培养。基因型是决定诱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低温处理7 d,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但低温处理对不定芽的诱导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暗培养21 d,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暗培养14 d,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

关键词: 非洲菊 胚珠 基因型 低温 暗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非洲菊生根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菊组培增殖苗增殖倍数在2~4倍的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无土扦插,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非洲菊组培增殖苗瓶外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性较好、电导率相对较低、偏酸性的基质有利于非洲菊瓶外扦插苗的成活和生根,非洲菊组培增殖苗在5种基质中,以珍珠岩∶泥炭的体积比为3∶1的基质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9%;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洲菊扦插苗基部,以800 mg/L IBA溶液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0%。

关键词: 非洲菊 基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倍性的快速鉴定方法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群体为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并以染色体计数法的鉴定结果为依据,研究利用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和形态学特征鉴定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倍性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是倍性水平不同的混合群体,倍性分布为单倍体、二倍体和混倍体,但不同基因型各倍性植株所占比例不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直观、准确,但因非洲菊染色体小且数目较多而导致计数困难;DNA流式细胞仪鉴定法的准确率达95%以上,可用于再生植株群体倍性的快速鉴定;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植株形态鉴定法受培养条件及评定标准的影响较大,准确率偏低。

关键词: 非洲菊 大孢子再生植株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基因型的非洲菊未受精胚珠为试材,研究胚珠发育时期、培养基及供体基因型对非洲菊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并以根尖染色体计数为基础对获得的33株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了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表明,胚珠发育时期、培养基及供体基因型均极显著影响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且①外轮舌状花完全水平展开、内轮管状花开放前1 d,剥取的胚珠诱导频率较高;②MS中的大量元素和有机物+Heller中的微量元素+1/2铁盐+0.5 mg/L 2,4-D预培养7~10 d有利于启动雌核发育诱导胚状体形成;③经胚状体或愈伤组织2种途径可再生植株,经胚状体途径再生的植株单倍体频率较高。

关键词: 非洲菊 未受精胚珠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组培快繁及雌核离体诱导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介绍了非洲菊组织培养快繁和雌核离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离体雌核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洲菊 组培快繁 雌核离体诱导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花非洲菊新品种‘秋日’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日’是由母本‘Sombero’和父本‘Dongri’杂交培育而成的标准型切花非洲菊新品种。花序正面橘红色,黑心,半重瓣,花径10~12cm。花梗长50~55cm,花梗直径0.55~0.65cm。高产,土壤栽培单株年产量20~22支,无土栽培单株年产量23~25支。抗疫病,耐储运。适宜保护地栽培。瓶插期12~15d。

关键词: 非洲菊 切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切花品种引种试种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5个非洲菊切花品种的试种观察,就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切花产量、抗病性、切花瓶插寿命、商品性及主要性状各月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评价,据此推荐了11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

关键词: 非洲菊 植物学性状 评价 品种推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卡那霉素筛选非洲菊转基因植株的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摘要: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得到非洲菊转基因植株,将非洲菊的植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当卡那霉素浓度达到25 mg/L时,外植体的生长分化完全受抑制,苗白化。将非洲菊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农杆菌介导得到转基因植株,把共培养3 d的外植体进行3种不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3较好,即先在培养基中直接加羧苄霉素不加卡那霉素,待苗长势较佳时,再用卡那霉素筛选,PCR检测,得到7棵阳性植株,再生率为43.75%。既保证了芽诱导苗的成活率,又节省了大量提取DNA的时间和贵重药品的使用量。

关键词: 非洲菊 农杆菌 卡那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I121/GPAT质粒的构建及对非洲菊转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植物抗寒性,本文构建一个植物表达载体,并对非洲菊进行转化。用已克隆的强抗冷植物兵豆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将GPAT插入表达载体pB I121质粒取代该质粒上原有的GUS基因,并用PCR和酶切进行鉴定。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质粒转化到非洲菊中。结果表明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同时对非洲菊高效转化体系进行探索,获得卡那霉素抗性苗7苗。

关键词: 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 构建 转化 非洲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新品种高效繁殖和生产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采用无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激素配比对叶片诱导率、高效繁殖和生产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BA浓度为1.0~8.0 mg/L时都可以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且随BA浓度的增加,不定芽数量和玻璃化率随之增加;在BA浓度为8.0 mg/L时增殖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7.0倍,BA浓度为2.0 mg/L时生产效率最高,较对照提高6.5倍。在BA 2.0~4.0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中进行叶片诱导,在MS+BA 0.6 mg/L+NAA 0.2mg/L的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继代增殖是高效繁殖和生产非洲菊新品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非洲菊 离体叶片 诱导 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