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非洲菊(模糊匹配)
43条记录
切花非洲菊多倍体诱变初报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菊‘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2n=2x=50)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对其组培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导,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02%、0·05%、0·10%和24、36、48h。试验结果表明,以0·10%的秋水仙素处理48h诱导效果最佳,‘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的丛生芽变异率分别为16%和10%。总体上看,非洲菊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较低。经气孔鉴定、染色体计数和形态学观察,变异材料染色体数加倍(2n=4x=100)。与二倍体相比,变异材料气孔面积增大,花序变大,叶色变深,叶尖变钝圆,叶片质感变厚,花梗直径变粗,花梗基部花青素着色变深。最终分别获得稳定的‘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多倍体植株200余株和300余株。

关键词: 非洲菊 多倍体 倍性鉴定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非洲菊花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GenBank搜索已发布的花序发育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采用PCR法扩增,获得了50个相应的基因片段,利用这些基因片段制备基因芯片。应用此芯片与已标记的非洲菊cDNA杂交,比较分析了同一基因在非洲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和同一基因在不同肥料条件下的表达情况。选取基因NM118013、AJ009726和AJ554702分别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一致。本研究揭示了非洲菊花序基因时空和营养因子作用下的表达规律,有助于了解非洲菊花序的生长发育机理,进而指导非洲菊的遗传育种。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非洲菊 花序发育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非洲菊苗期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非洲菊苗期长势和开花的影响,并进行了植株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苗期施用尿素0.5 g/株,叶片含NO3-N在0.68~0.95 g/kg,非洲菊植株长势好,开花提早10~16 d,产量较高。通过研究,筛选出了适宜非洲菊苗期生长的尿素施用量,这对非洲菊切花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 非洲菊 尿素 苗期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良种保持及繁育技术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品种退化已严重束缚了非洲菊产业的健康发展,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从引起非洲菊品种退化的原因及机理、良种保持及繁育技术等方面作了归纳和总结,为非洲菊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洲菊 品种退化 良种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抗疫病切花新品种‘靓粉’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靓粉’是以母本‘Aruba’和父本‘True Love’配组杂交的一代杂种,属于宽花瓣切花,花序正面粉红色,黑心,半重瓣,直径10~12cm,花梗长50~55cm,瓶插期12~15d,丰产,单株年产量可达30~35支,抗疫病,适宜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非洲菊 切花 抗疫病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孢类抗生素对农杆菌介导非洲菊基因转化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4种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制作用和对非洲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头孢类抗生素在作为抑菌剂用于非洲菊遗传转化试验时,头孢曲松钠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以200 mg/L为宜,同时该抗生素在低浓度下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丛生芽诱导率,在高浓度下则抑制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有类似植物激素的活性。

关键词: 抗生素 农杆菌 非洲菊 基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杂交F_1代瓶插寿命遗传变异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摘要:以6个非洲菊流行品种5个组合5个F1代为供试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瓶插试验。结果表明,不仅亲本和子代间的瓶插寿命差异明显,而且同一子代不同单株间的瓶插寿命也十分复杂。皇冠第Ⅰ时期的瓶插寿命最长,为18.1 d。不同采摘时期对非洲菊的瓶插寿命影响较大,皇冠瓶插寿命对采摘时期非常敏感,而温馨对采摘时期则要求不严。总体来说,第Ⅰ采摘时期比第Ⅱ采摘时期的瓶插寿命要长。

关键词: 切花 非洲菊 瓶插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A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非洲菊的遗传转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运用已克隆的强抗冷植物兵豆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将GPAT和QS115质粒中的诱导型启动子串联后,插入带有终止子PinⅡ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质粒中。并用PCR和酶切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构建后的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和启动子均已按预计方式插入载体的指定位置。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它们转化到非洲菊中,获得了潮霉素的抗性植株,并通过PCR扩增验证,有抗性苗含有这个抗冷基因。

关键词: 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 诱导型启动子 构建 转化 非洲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品种间杂交主要观赏性状在F_1代的遗传表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CSCD

摘要:以14个切花非洲菊品种配制成1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切花的6个观赏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现。结果发现:(1)所有观赏性状在F1代都发生了广泛分离,这意味着无性繁殖使亲本品种保持着高度的杂合性;(2)花色、瓣型两个质量性状表现为倾母性遗传,绿心表现为隐性遗传;(3)花径、花梗长、舌状花瓣数3个性状在F1代总体上呈明显衰退,但因变异幅度大,仍有超亲个体存在。

关键词: 非洲菊 品种间杂交 观赏性状 F1代遗传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壮素对非洲菊转基因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摘要:转基因非洲菊幼苗经过多代抗生素筛选,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珍贵的转基因苗,采用了矮壮素结合其他生长调节因子来促进转基因苗的生长和生根的试验研究,发现添加0.2 mg/L矮壮素能大大提高转基因苗的生根能力和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矮壮素 非洲菊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