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套作种植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明确不同套作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发生流行情况,文章基于宾川县现有套作模式,通过试验了解不同种植模式下葡萄病害发生流行情况及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初发病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葡萄单作模式下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为4月27日,7月中旬到8月湿度从67.56%提高到90.7%,加速了霜霉病的发生,最大病情指数在9月17日为37.34;葡萄套作番茄模式下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5月7日,最大病情指数在9月27日为34.6;葡萄套作西蓝花模式下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4月17日,最大病情指数在9月7日为39.5;葡萄套作莴笋模式下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4月17日,最大病情指数在10月7日为40.2;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为:葡萄套作莴笋>葡萄套作西蓝花>葡萄单作>葡萄套作番茄。葡萄单作、葡萄套作番茄、葡萄套作莴笋3种模式下白粉病初发病时间为4月7日,葡萄套作西蓝花于4月17日调查时初发病,葡萄单作、葡萄套作番茄、葡萄套作西蓝花3种种植模式在6月17日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24.15、26.46、21.36,葡萄套作莴笋种植模式在6月7日病情指数达到最高值22.75,白粉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为:葡萄套作番茄>葡萄单作>葡萄套作莴笋>葡萄套作西蓝花。


金沙江干热河谷葡萄田间嫁接改良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嫁接是田间生产中快速改良葡萄品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阐述了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硬枝嫁接和绿枝嫁接的技术要点,这两种改良的嫁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田间葡萄嫁接的成活率。


微生态制剂对葡萄抗病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地土壤养分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土壤改良提供思路。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和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底层(20~40 cm)土壤。与单施有机肥相比,竹炭与低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竹炭与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是B0M类;B3L、B3M和B6M类;B6L类;B0H和B6H类;B0L和B3H类。总体看来,短期内6%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佳,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其长期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云南地区葡萄产业概况及发展策略
《湖北农机化 》 2020
摘要:云南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为葡萄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生产现状、市场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云南地区葡萄产业情况进行论述,并就该地区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云南地区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