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分子多态标记的筛选与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份不同生态区野生大麻为试验材料,对叶绿体17个高变区的通用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同时基于已公布的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发新的多态性引物。结果显示:(1)17对通用引物,通用性达76.5%,但仅ndh F-rpl32引物产物多态性好;(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大麻叶绿体基因组多态性比较低,但存在极少的高变区,针对全序列高变区段设计的4对引物(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在6份野生大麻群体材料中分别有2~8个变异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叶绿体非编码基因片段通用引物ndh F-rpl32及本研究针对大麻开发的trn L-rpl32~a、rps8-rps11、psa I-acc D、rps16~a引物在大麻中具有专一性强、产物多态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效分子标记应用于大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物种起源与遗传进化、种下分类鉴定、工业大麻育种等研究。


一种改良的水稻细胞质基因组制备方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较小,且均被测序清楚,可以作为研究细胞质遗传的良好材料,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分离纯化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细胞质基因组是从DNA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变异的前提条件。本研究结合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全基因组DNA扩增法(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对细胞质基因组的制备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方法仅使用20 g的水稻叶片,即可在2 d时间内得到浓度达300 ng/μL以上,总量达40μg以上的高纯度(OD260/280值为1.8~2.0)、完整的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p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该法制备的细胞质基因组可以满足多种细胞质基因组实验的要求,包括Solexa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要求。


亚洲栽培稻的核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来自12个国家的74份亚洲栽培稻(O,sativa L.)进行了核DNA、线粒体DNA(mtDNA)的RFLP分析和叶绿体DNA(cpDNA)的ORF100(Open Reading Frames 100,开放阅读框架100)的PCR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4个栽培稻品种,除CR147(Bonsaj)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类型较为特殊外,其它73个品种的细胞核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均可分为籼粳两种类型,可见籼粳分化是栽培稻核DNA、mtDNA和cpDNA遗传分化的主流,同一品种3个DNA的籼粳属性既有一致的(同型),又有不一致的(异型),但同型是主要的。73个品种中,细胞核与线粒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1个品种,占84%,细胞核与线粒体属性不一致的有12个品种,占16%;细胞核和叶绿体的籼粳属性一致(即同型)的有58个品种,占79%,两者籼粳属性不一致的15个品种,占21%;线粒体和叶绿体籼粳属性一致的有64个品种,占88%,籼粳属性不一致的有9个品种,占12%。根据栽培稻在3个DNA上的籼粳分化,提出了新的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
关键词: 栽培稻 核DNA 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 籼粳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