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nitrogen concentration(模糊匹配)
48条记录
洱海流域稻田综合种养对田面水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的综合种养模式及密度对实现洱海流域稻季氮肥减量和稻田氮素减排至关重要。通过对稻鸭、稻蟹共作模式的田间定点试验,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与氮肥优化下两种稻季综合种养模式对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TN、NH_4~+-N、NO_3~--N浓度在施肥后上升,3~5 d后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趋于平稳,TN、NH_4~+-N后期略有小幅度上升。相对于常规处理(HT),空白处理(CK)、低密度养蟹处理(CL)、高密度养蟹处理(CH)、低密度养鸭处理(DL)、高密度养鸭处理(DH)田面水TN浓度分别降低了28.8%、14.7%、14.1%、7.3%、3.1%,NH_4~+-N浓度分别降低了27.4%、15.1%、24.7%、11.0%、24.7%,NO_3~--N浓度CK降低了30.0%,CL、CH、DL、DH分别提高了15.0%、5.0%、40.0%、25.0%;稻鸭共作能够显著降低NH_4~+-N/Nmin值,显著增加NO_3~--N/Nmin值,而稻蟹共作对NH_4~+-N/Nmin和NO_3~--N/Nmin值影响不显著;稻鸭和稻蟹共作对Nmin/TN、ON/TN值无显著影响。与HT处理相比,CL、CH、DL和CK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4%、9.4%、9.2%和5.1%,而DH却降低4.1%。稻鸭、稻蟹共作模式减少了氮肥施用量,低密度养鸭/蟹处理与氮肥优化相结合更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鸭共作 稻蟹共作 田面水 氮素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植在牛粪化肥配施条件下消纳氮磷的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摘要:为研究水稻作为湿地植物在防治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100%化肥(100%F)、70%化肥+30%牛粪(70%F+30%M)、50%化肥+50%牛粪(50%F+50%M)、30%化肥+70%牛粪(30%F+70%M)],在每个施肥处理中又分别设定水稻种植和无水稻种植(UN)两种处理,以探讨种植水稻对整个体系中的碳(C)、氮(N)(P)的消纳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能够降低盆面水的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TP)、总氮(TN)浓度,尤其是在70%F+30%M处理下,水稻对COD、TP、TN的减低效果最显著,与无水稻种植相比,其水稻种植条件下分别降低58.16%、65.50%和72.92%.100%F的水稻籽粒和茎叶的P含量最高;70%F+30%M各部分的N含量最高;50%F+50%M各部分的P含量最高;30%F+70%M籽粒的N含量最高,而茎叶的P含量最高.因此,在配施牛粪的情况下,水稻种植可以显著降低盆面水的pH值、COD、TP、TN,稳定土壤中的N含量,同时增加水稻植株中N、P的含量,其中以70%F+30%M处理下水稻的水处理能力及植株N含量最佳.

关键词: 水稻 鲜牛粪 土壤 盆面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粪便中素特征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利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

摘要: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其中的磷素含量及组分存在极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畜禽粪便中的素特征,在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中的素、提高其植物利用率、有效控制其流失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我国不同种类的畜禽粪便素组成不同,同时概述了素在农田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类、作物类群等因素对农田土壤中素转化利用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畜禽粪便要从其还田入手,综合考虑不同畜禽粪便的养分含量,利用合适的土壤素活化剂,以达到农业、生态、环境各方面平衡的利用效果。尤其是土壤酶及解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群落的互作来全面提升畜禽粪便中P素的利用效率,使畜禽粪便中的P真正进入到农田系统中进行循环,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生态效应 转化 利用 作物-土壤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藻菌共生固定化斜生栅藻处理猪粪废水的研究

绿色科技 2019

摘要:采用斜生栅藻和木醋杆菌构建藻菌共生系统固定化藻,制备了粒径为1 cm和2 cm的固定化藻,以游离藻作对照,测定了斜生栅藻处理后的猪粪废水的氨氮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并计算了去除率;探究了不同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和游离斜生栅藻对猪粪废水的净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藻对猪粪废水中氨、总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藻,且1 cm固定化藻的去除能力更好.说明较小粒径的固定化斜生栅藻对净化畜禽废水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藻菌共生 固定化斜生栅藻 去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磷养分是限制干热河谷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不同土壤上植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类型不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土壤上氮磷养分添加对干热河谷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还没有报道。因此,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在元谋县不同海拔处采集土壤,设置加(+N)、加(+P)、氮磷同时添加(+NP)和不添加(CK)四个处理,研究车桑子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添加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光合响应特征与车桑子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土壤上,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具有不同的响应。在低海拔燥红土上,添加处理(+N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II活性;中海拔紫色土上,+NP促进了车桑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高海拔黄棕壤上,+N处理降低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和PSII活性,而添加处理(+P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2)车桑子光合特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取决于土壤的养分限制类型,限制性养分添加可以提高车桑子的净光合速率。3)燥红土上+P以及黄棕壤上+N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更大程度上归于可变荧光Fv的减少而不是最小荧光F_0的增加,可减少养分限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伤害。4)三种土壤类型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差异极显著,相比于燥红土和紫色土,黄棕壤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更高,而叶绿素a/b显著更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光合能力受到氮和磷的共同调节,不同土壤上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可增强植物对限制性养分的适应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车桑子 氮磷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配施对杭菊生长、产量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钾配施对杭菊生长、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并确定适宜杭菊生长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方法]测定各不同花期的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采用相应的理化方法测定氮(N)(P)、钾(K)、钙(Ca)和镁(Mg).[结果]和钾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杭菊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各花期的折干率.、钾肥均能促进杭菊花芽分化,并提高植株的花朵数和药材产量.植株鲜花折干率同施氮量呈负相关,同施钾量呈正相关.、钾两种肥料之间相比,氮肥施用量对杭菊各期花的花朵数和鲜花产量影响更大,而钾肥对杭菊各期花的折干率影响更大;、钾两种肥料对杭菊植株花朵数、鲜花产量、鲜花折干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回归分析表明,杭菊生育期内,当N =5.00g/株,K=5.64 ~6.00g/株时,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以及鲜花折干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8.94朵/株,88.80g/株;、钾两种肥料间施用比例以N/K=0.83~0.89时,植株生育期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最高.

关键词: 杭菊 氮肥 钾肥 产量 交互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磷含量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氮磷比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土壤氮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磷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磷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氮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磷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酸角 光合参数 光响应曲线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管理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降低氮肥施用量,研究不同水肥模式条件对番茄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为田持的55%~90%的灌溉方式(灌溉定额为3771.98 m~3/hm~2)产出的番茄亮度和可溶性糖含量适中,产量较高;150 kg/hm~2的施氮量就能保证番茄具有较好的品质和产量;"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持55%~90%的灌溉方式+150 kg/hm~2施氮量"是最佳的水肥组合方式,在保证番茄良好品质的同时,还可以产出较多的果实总数和成熟果实数,形成的单果大小适中,并且在各生产时期产量均衡,最终大幅度提升总产量;水肥的交互效应未对番茄的品质、产量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水分对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的影响。在元谋干热河谷气候条件下,番茄采收前期选择中水灌溉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采收后期在合理控制水分的同时适当增加追肥量可以增加后期采收量。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番茄 灌溉 氮肥 水肥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0.25∶0.25∶0.25∶0.25),系统研究了机插粳稻产量和产量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机插粳稻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施氮量产量和有效穗呈现出下降趋势;不施氮处理水稻的粒叶比和分蘖至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至抽穗阶段水稻净同化率呈现下降趋势,粒叶比无显著差异,成穗率呈抛物线趋势;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机插水稻在分蘖期以后的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表现最高,茎鞘的表观输出率最小。在保山地区机插粳稻的适宜施肥量为240 kg/hm~2。

关键词: 氮肥 机插水稻 高海拔 产量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洱海流域乡镇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净输入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素过量输入已经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及其他生态危害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流域氮素的影响,本文基于洱海流域16个乡镇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考虑流动人口的影响,利用NANI模型估算洱海流域乡镇尺度的人类活动净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NANI).结果表明,2014年洱海流域NANI总量为29.81×10~3t,单位面积输入强度(以计)为10 986 kg·(km~2·a)-1,显著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当地旅游人口带入的食品输入为0.26×10~3t,占到了流域居民食品输入的8%.从氮素的输入量的构成来看,肥料输入是最大的贡献源,占到了流域净输入的47%,其次为食品饲料的净输入.在空间分布上,乡镇单元的NANI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化特征,从流域整体上看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耕地或人口集中的乡镇NANI强度偏高,洱海流域具有较大的氮素污染风险.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乡镇尺度 氮素 净氮输入量(NANI) 人类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