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两生态区的抗倒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在水稻特高产生态区(云南涛源)和太湖稻区(江苏丹阳),以超级稻品种Y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比较倒伏指标、形态、生理特征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抗倒性差异及氮素对水稻抗倒性影响。结果表明,特高产生态区水稻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太湖稻区。主要原因是其株高及重心高度较低,植株的弯曲力矩较小,基部茎秆弯曲应力、叶鞘单位长度干重弥补了其粗度及壁厚在抗折能力上的劣势。两生态区倒伏指数与弯曲应力、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特高产生态区受氮素影响显著,随氮素用量增加,株高、穗颈高、重心高度、上三叶长度及干重显著增加,基部茎秆强度、充实度显著降低,抗折能力下降;太湖稻区增加氮素用量时,株高、上三叶干重显著增加,抗折力显著降低。氮素后移使茎秆机械强度降低,但有利于增加茎秆粗度及壁厚。
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恢复区内植物叶片N、P、K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5、0.604和9.619g·kg-1,比对照区分别下降了16.9%、34.9%和4.7%.恢复区中植物优势度与叶片P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区植物优势度与叶片K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生态系统恢复改变了N、P、K之间标度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而恢复区与对照区同一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别不显著.研究区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群落物种替代引起的.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氮 磷 钾 生态系统恢复 金沙江干热河谷
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cv.Tetragold)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叶绿素含量与鲜草产量之间以及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 9、0.911 4和0.923 8。
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烤烟产量及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克服烟农对农家肥的施用过于随意的习惯,了解烤烟施用农家肥最适宜的水平范围,进而为曲靖市植烟土壤农家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含量、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影响很大。一方面,表现为当农家肥施用水平低于15 000 kg/hm2时并不能促进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累积吸收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农家肥施用水平达到60 000 kg/hm2时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量反而降低。[结论]曲靖市烤烟农家肥施用水平最适宜范围在30 000~450 000 kg/hm2。
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土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氮:0、150、300、450 kg/hm2;磷:0、75、150、225 kg/hm2;钾:150、300、450 kg/hm2)对甘蔗体内氮、磷、钾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的产量与钾肥的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氮和磷的用量差异不显著;甘蔗的产糖量与磷、钾的用量呈正相关,与氮肥的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甘蔗的含糖分与氮、磷、钾肥的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营养元素在植株中的积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在甘蔗各组织中积累比例大小依次是蔗茎、梢头和枯叶,磷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蔗茎、梢头和枯叶,钾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梢头、蔗茎和枯叶。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演变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状况和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菜田土壤的碳氮比(C/N)和碳氮含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主要蔬菜产区的土壤碳、氮数据和与之对应的粮田土壤碳、氮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菜田土壤的C/N比出现了极显著的下降,比粮田下降了1.7个单位,粮田土壤的C/N比平均稳定在10.3左右,而菜田土壤的C/N比却下降到8.6,下降幅度达到17%。菜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粮田土壤,二者平均相差0.330 g/kg,有机质含量与粮田没有显著差异。菜田土壤C/N比下降主要发生在2种情景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都在增加;有机质下降全氮增加。91%的菜田土壤全氮在增加,9%的在下降。52%的菜田土壤有机质在增加,48%的有机质在下降。
农田氮素管理模式对洱海流域大蒜生长和氮素流失风险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能有效提高洱海流域土壤生产力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的适宜氮素管理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氮素管理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结合免耕秸秆覆盖可提高大蒜产量7.9%,增加经济效益14.1%,氮肥利用率增加约20个百分点,达42.3%,降低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44.3%;优化施肥结合秸秆翻埋和优化施肥处理的大蒜产量较习惯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7%和3.4%,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约11和13个百分点,分别为32.7%和34.5%,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分别降低60.9%和41.1%;氮素调控处理产量较习惯施肥无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降低3.2%,氮肥利用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为40.3%,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降低53.0%;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单施牛粪处理虽然可降低0~30cm土壤无机氮残留92.4%,但大蒜减产22.8%,经济效益降低19.1%。综合研究结果可知,有机无机配施结合免耕秸秆覆盖或秸秆翻埋是洱海流域氮素管理的优化模式,是保证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
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磷吸收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控制生命过程的重要元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低磷常导致一些植物发生适应性变化。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 Franch.)对低磷土壤环境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并正常生长于贫瘠的低磷红壤上,研究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磷吸收量影响,对揭示云南松的低磷适应机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试验所用培养云南松幼苗的种子采集自云南省通海县秀山森林公园内的健壮云南松林。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茎高、主根长、生物量、根冠比、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磷源处理间云南松幼苗茎高(F=2.352,P=0.067)、主根长(F=1.775,P=0.151)、茎叶生物量(F=1.359,P=0.269)、根系生物量(F=2.807,P=0.035)和总生物量(F=1.017,P=0.427)几个参数并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差异,云南松幼苗生长在不同磷源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2)不同磷源处理下云南松幼苗根冠比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磷源KH2PO4>钙磷Ca3(PO4)2>铝磷AlPO4>无磷CK>铁磷FePO4.4H2O,幼苗体内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普通磷源KH2PO4>铁磷FePO.44H2O>铝磷AlPO4>钙磷Ca3(PO4)2>无磷CK;(3)普通磷源比其它磷源更能够被云南松幼苗吸收利用;(4)云南松幼苗地下部分磷含量始终比地上部分磷含量高。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不同磷水平对分蘖期甘蔗生长和营养状况以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对土壤施P2O50、225、337.5 kg/hm2对甘蔗的生长、植株氮磷钾营养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供试品种为新台糖22和桂糖11。结果表明,适宜的施磷能够促进甘蔗干物质的积累、分蘖、生长,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根冠比两个品种都随供磷水平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适宜的施磷能够促进甘蔗体内氮、磷、钾素的积累,但不同的品种间存在差异。适宜的施磷能够明显增强甘蔗的光合作用,新台糖22号的光合作用随供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桂11的光合作用随供磷水平升高先增加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