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257条记录
大米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大米中的三环唑残留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进样。用非极性毛细管柱(DB-1)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FPD-393 nm硫滤光片)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满足二次曲线方程y=41.35x2-15.73x+52.23,相关系数0.9996。回收率95.3%,相对标准偏差3.01%,方法检出限0.5 mg/kg。该试验方法有测定结果准确度高、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

关键词: 大米 三环唑 残留 气相色谱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检测了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的7个试验点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水稻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害鼠害及促进生长发育的综合功效,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出苗率、成秧率、百株鲜重、茎蘖数、叶龄、产量等生物学指标。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就整体而言其最佳药种比为1:4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关键词: 水稻 种衣剂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比,云南稻区能同时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达到提高颖花量;而与亚热带的杭州相比,云南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同时提高穗粒数来提高颖花量。不同生态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云南水稻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穗粒数和有效穗,其次是结实率,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品系(组合)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新高产栽培模式的增产效果和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对9个水稻材料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不同水稻材料的以上变化情况各异。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3种作物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RAPD标记技术对在云南省主要种植和引种的 2 3个水稻、小麦、玉米品种构建指纹图谱 ,在种子检验中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从 73个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多态性好、带型稳定的引物各 3个 ,分别检出等位基因 2 7、18、19个 ,片段大小约在 5 0 0 bp至 30 0 0 bp之间 ,建立了这 3种作物品种的 RAPD指纹图谱及相应的数字指纹 ,介绍这些品种指纹图谱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云南地方稻黄壳糯、紫糯及野生稻S72,S37等抗稗草效果与化感水稻品种AC1423(国际水稻所)、P1312777(美国农业部水稻研究所)进行比较,盆栽试验和植株浸提液生物测定结果与丁草胺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除草剂进行参照可较好地排除水稻对杂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竞争作用。化感水稻及野生稻,盆栽试验中施用除草剂丁草胺175 g/hm2后,化感作用受到抑制;150 mL蒸馏水提取25 g新鲜叶片的水提液培养稗草,加入200 mg/L丁草胺溶液后,对稗草根抑制效果表现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对芽明显。

关键词: 水稻 化感作用 稗草 生物测定

高效抗虫基因PinⅡ转化水稻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1个籼稻品种和3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转化。所用质粒为pCAMBI1300,其上带有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和高效启动子ACTⅠ以及调节子Intron。通过添加有利于转化的物质乙酰丁香酮及影响转化的各因素(农杆菌的培养方法、共培养天数、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继代次数)进行综合优化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体系。将成熟胚用pCAMBI1300/LBA4404浸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最高达51 8%(粳稻)和31 5%(籼稻),转化植株再生率最高达67 6%(粳稻)和47 5%(籼稻)。初筛苗中PCR阳性苗得率最高达33 3%(粳稻)和27 4%(籼稻)。PCR结果初步表明PinⅡ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田间抗虫试验初步表明,阳性苗虫害率低于其受体亲本虫害率。本研究还在转基因水稻中发现了性状明显变异的植株,是进行水稻遗传背景分析和优良性状利用的宝贵材料。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PinⅡ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关键词: 水稻 溶菌酶基因 转基因水稻 稻瘟病 抗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云南农业科技 2003

摘要: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季节内温度的差异及变化的探讨,分析了温度与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温度差异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结果是:①不同生态区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差异较大,适宜的温度对籽粒的灌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最终籽粒产量.②极限温度之内的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灌浆期最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籽粒的充实度和百分比.③高温有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较大的日温差有利于增加有效穗和产量.④云南水稻高产的温度特性为:整个生育期都接近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并且最低温度都高于极限温度下限,尤其是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关键词: 生态区域 温度差异 水稻 产量因子 生长季节 分蘖期 灌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增产因素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汕优63”不同产量水平下(7.1~15.5t/hm~2)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增产因子结果表明,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颖花数和实粒数决定,产量<12t/hm~2时产量随总穗粒数增加而提高,而>12t/hm~2时产量则随穗数增加而提高。单位面积颖花数<5.5万个/m~2时颖花数随总穗颖花数提高而提高,而>5.5万个/m~2时颖花数则随穗数增加而增加。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正相关,穗粒数每增加1粒则穗粒重提高0.0241g。

关键词: 水稻 增产因素 单位面积颖花数 穗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