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11个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初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适宜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
《中国热带农业 》 2015
摘要:自1980年以来的30多年间,云南各地已引进鲜食葡萄品种200多个。各地结合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目前已选出一批适宜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
高香优质红茶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云茶红1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云抗10号(♂)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的无性系新品种。2005—2011年(13~19足龄)连续7年产量测定表明,云茶红1号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52.0%,比福鼎大白茶高69.8%;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云茶红1号内含物质丰富且比例协调,夏季茶多酚含量达35.6%,茶黄素为1.208%,具有适制优良红茶的物质基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评审结果表明,云茶红1号红碎茶品质总分为92.23分,高于对照云抗10号(91.90分)。2012年10月经专家鉴评,云茶红1号为高香、优质、丰产红茶杂交新品种;2014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茶树2014006号。适宜在云南省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
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云南西南山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具有脆弱性的云南西南山区农户出现了显著差异的接受或不接受的生产行为决策。为了优化不同条件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决策,利用Probit模型对云南西南山区5个村寨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和生计条件差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低,是限制因素;小农机推广率高、科技扶持力强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高,是决定因素;成本投入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是基础因素。而调查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整体接受程度较高,说明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在云南西南山区农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农业生存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
云南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7个分属MGI~MGVII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连续3年对云南当前主栽的14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进行了鉴定与划分。结果表明:在低纬高原山区气候条件下种植北美标准品种均能成熟。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为MGIII~MGV,归属MGIV的品种占71.4%,归属MGV的品种占21.4%,其中能有效判别的生育期组是MGV,归属MGV的品种是滇豆7号、滇豆10号和云大豆11。
云南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危害调查与病原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危害情况,为推广应用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和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18个蔗区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采用PCR技术对田间采集的1091个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825个样品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5.6%;18个蔗区都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56.4%~88%;28个主栽品种均感染RSD,阳性检出率51.2%~100%,其中‘粤糖82-882’、‘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60’、‘桂糖11’、‘桂糖17’、‘桂糖94-119’、‘赣蔗18’、‘云引58’、‘德蔗93-94’等10个品种感病严重,RSD检出率在90%以上;不论是新植、宿根,还是水田、旱地甘蔗均感染RSD;可见RSD已在云南各蔗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是导致甘蔗减产、宿根年限缩短及严重威胁云南蔗糖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