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云南(模糊匹配)
547条记录
关于云南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展的思考

中国糖料 2016

摘要:随着甘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费工费时的传统甘蔗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要求,而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甘蔗生产物资投入成本高、地膜覆盖污染环境、甘蔗收获留桩高、缺乏技术标准化体系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廉价轻简高效物资研发、开展全膜覆盖机械攻关、推广快锄低砍技术、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加强技术标准宣传与培训等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甘蔗 轻简高效技术 发展 问题 建议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香蕉枯萎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技 2016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的香蕉病害,2009年开始传入云南香蕉园并迅速扩展蔓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特就云南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危害现状,病原菌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病原菌 防治技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MS用于云南南部四种特色蜂蜜的植物源鉴别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南部的四种特色蜂蜜中的23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CP-MS技术测定蜂蜜中多种矿物元素含量的稳定性、精确度较好,回收率较高;23种矿物元素中有21种元素(Na,Mg,K,Ca,V,Cr,Mn,Fe,Co,Ni,Cu,Zn,As,Se,Sr,Mo,Cd,Sb,Ba,Tl,Pb)在不同蜂蜜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74%,第一主成分中的Mg,Ca,Mn,Co,Sr,Cd,Ba七种元素包含大部分蜂蜜信息;通过逐步判别分析,Mg,K,Ca,Cr,Mn,Sr,Pb共七种元素被筛选出来并用于建立判别函数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0%和86.7%,表明多元素指标对云南南部四种特色蜂蜜植物源的判别效果较好。鉴于所采蜂蜜样品都来自云南南部,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类似,四种蜂蜜中矿质元素的差异主要与对应的蜜源植物有关,因此,利用矿质元素差异鉴别蜂蜜植物源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云南 蜂蜜 植物源 ICP-MS 化学计量学

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

摘要: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光照充足,热量丰沛,非常适合葡萄种植;从2010年开始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较快;鲜食葡萄单产为全国最高,平均在1500~2000 kg/667m2,最高达到5000kg/667m2;种植品种主要为红地球和夏黑;种植架式以单篱架居多,模式为露地栽培,近几年设施栽培增加较快。本文从栽培现状、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及认识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发挥优势,如何打造品牌,创造更好经济效益,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的认识与思考云南早熟葡萄产业。

关键词: 云南 早熟葡萄 产业发展 认识与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waxy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1、(CT)12、(CT)14、(CT)16、(CT)17、(CT)18、(CT)19、(CT)20、(CT)21等10种变异;(CT)11、(CT)18、(CT)17、(CT)12、(CT)10等5种单倍型是云南优势类型,合计占供试材料的92.85%;籼稻以(CT)10、(CT)11、(CT)12为主,而粳稻以(CT)11、(CT)12、(CT)17和(CT)18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存在G/T变异,81.75%品种是G,T只出现在(CT)16、(CT)17、(CT)18和(CT)20的品种中,其频率在籼稻中为13.48%,粳稻20.86%,水稻16.17%,陆稻22.35%,粘稻10.47%,糯稻42.62%。+86-88位存在ATA/GTA/A--3种变异;+128位处存在(AATT)5和(AATT)6 2种变异。根据这4个变异位点,可将252个云南地方稻种归为16种单倍型,其中Wx4(32.54%)、Wx9(13.89%)、Wx12(12.7%)、Wx5(12.3%)、Wx1(8.33%)、Wx11(7.94%)是主要类型,合计87.7%,其他类型频率较低。籼/粳亚种、水/陆稻和粘/糯中存在单倍型种类和单倍型频率两方面的差异,籼稻/粳稻、水/陆稻和粘/糯稻各亚种或生态型均有独享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频率也存在差异,表明亚种间或生态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临沧、普洱单倍型种类最丰富,以之为中心向外扩展,单倍型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第一内含子+1位的T主要分布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南部地区。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群体waxy基因的变异和分布特点。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waxy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研究与利用 多样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和地方稻资源抗白叶枯病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云南稻种质资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于孕穗期采用剪叶接种方法,用水稻白叶枯病强致病型代表菌株BD8438、CN9404和X1接种云南野生稻和地方稻种质资源,以病斑长度大于6 cm为感病分界线,对其抗感表现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来源于云南省不同种植生态区的186份地方稻抗性材料和22个野生稻抗病居群。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较地方稻强,其中疣粒野生稻的抗性最强,抗病等级为0~2;药用野生稻次之,抗病等级为1~2;普通野生稻相对较差,抗病等级为1~5。地方稻抗性资源来自于云南省各个传统水稻种植区,抗性1级的材料占17%,抗性2级的占2%,抗性3级的占81%;按照稻种质资源亚种类型、粘糯性和水旱性分类,各类型地方稻抗性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粳稻占61%、籼稻占39%;粘稻占66%、糯稻占34%;水稻占83%、陆稻占17%。从利用抗白叶枯病基因培育新品种的角度评价,这些抗性资源具有潜在的发掘利用价值。

关键词: 野生稻 地方稻 稻种资源 抗白叶枯病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异位点,存在46种DNA单倍型和28种蛋白类型,其中DNA单倍型Pita-H1、Pita-H2、Pita-H6频率较高,三者比例分别为17.89%、29.82%、20.18%,合计67.89%,是云南的优势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频率0.46%~3.67%。携带Pita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共61个,占供试材料的27.98%,其中39个品种(占63.93%)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抗性基因在水稻各亚种和生态型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籼稻中的频率为35.06%,粳稻中为24.11%,水稻中31.03%,陆稻中21.92%,黏稻中30.77%,糯稻中18.37%。Pita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6县(市)检测到了Pita抗性基因,但南部地区频率高于其他地区,且有的县频率较高,呈小集中的特点,海拔2200m以上的7个品种未能检测到Pita抗性基因。

关键词: 云南 稻瘟病 Pi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辣木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中国热带农业 2016

摘要:云南作为辣木种植面积最大省,不仅在气候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还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成为辣木种植的最适宜区域。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辣木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促进云南辣木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期对云南辣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 辣木 SWOT分析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传统蔬菜——臭参的栽培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摘要:介绍臭参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分布区域和营养成分,并从选地、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其栽培管理技术,为臭参的开发及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臭参 栽培技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