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253条记录
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F_2分离群体的性状分布多态性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关键词: 野生稻,栽培稻,杂交,分离群体,频率分布,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粒叶比值性状的遗传力及相关性(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高之仁(1986)和Ganset(1982)等的方法以籼稻粒叶性状的两两比值作为一个性状进行比值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籽粒长宽的遗传力较高,籽粒可作为水稻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指标。(2)粒叶性状间的比值遗传力较高,尤其是粒长/粒宽,因此籽粒性状是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缩影。(3)叶片大小与千粒重及其相互关系可作水稻“源流库”关系的评价指标。(4)比值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系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 籼稻,粒叶性状,比值遗传力,遗传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学科发展探讨

作物品种资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学科发展探讨曾亚文陈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站,昆明650205)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作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国家、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云南省作物遗传资源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物多样性是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的物质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大麦F_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大麦科学 1996

摘要:用GriftingⅡ等法对10个饲料大麦亲本及其配制45个组合F1代进行主要性状遗传特性。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①多棱型饲料大麦性状遗传力偏低(37.6%~56.0%),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易受环境影响。②国内外良种与云南地方品种间杂种优势较强,同时改变了云南高蛋白资源的不良性状。③Myt144亲和谱广,gca较高;Diamond与Karan15、紫光芒裸二棱8640等品种间杂交sea较高。

关键词: 饲料大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主要茎叶性状的遗传研究

大麦科学 1996

摘要:用Griffing(1956)等法对6个啤酒大麦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进行主要茎叶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初步研究表明:(1)叶节大小的遗传力中上部高于下部;(2)茎叶性状的配合力因亲本、组合及其着生部位而异,gca与sca间无直接联系,株形育种时二者要统筹考虑;(3)不同组合、不同着生部位茎叶性状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以国内外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较强,叶的基顶部优势强于中部,节则中上部优势强于下部。

关键词: 啤酒大麦 茎叶性状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啤酒大麦新品种

云南农业 1995

摘要:优良啤酒大麦新品种云南省农科院650205曾亚文,周金生云南自然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优质啤酒大麦。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牵头组织省“七五”攻关,进行良种示范及配套技术研究,筛选出苏啤一号、韭崎10号、沪麦6号、品八、克里普、盐麦2号等6个啤酒大麦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大麦穗部不同部位籽粒性状的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用Griffing和Robinson等法对6个亲本配制双列杂交组合进行啤酒大麦穗部籽粒性状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粒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中部粒径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穗基部粒长的遗传力高而顶部低,粒径遗传力则是基部和顶部高,中部低。(2)籽粒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无直接联系,选配亲本时二者须统筹考虑。(3)不同组合杂种优势差异较大,以国外品种和国内品种杂交优势最强;穗中部优势多强于下部。

关键词: 啤酒大麦;籽粒性状;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区水稻超高产品种利用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稻超高产品种引种利用状况、育种途径及其超吨粮的穗粒结构进行探讨,并就今后该区水稻超高产品种利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区;水稻;超高产品种,穗粒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大麦品种的综合利用初报

大麦科学 1995

摘要:全文报道了云南高原大麦品种的综合利用状况及其在耕作制度改革、四季种大麦及啤酒大麦基地等方面的利用进展,并就今后大麦的设想提出了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产区大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大麦科学 1994

摘要:用Francis和Bilbro等法在不同高产生态下对6个大麦品种性状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麦产量高低是品种与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高产品种与良好生态条件相结合易于发挥产量潜力.(2)亚种间性状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亚种间杂交选育品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高产环境的能力.(3)Tequila、Mytl44和Clipper是高产区优良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标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