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抗逆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差异较大。综合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相对集中以滇西南最大 ,生态多样性起了决定性作用 ;籽粒和米质性状则相对分散 ,它是生态驯化和人工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4 )云南紫香软米资源的系统发生规律与生态环境的驯化、少数民族利用习惯密切相关。 (5 )云南初级核心稻种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原则、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相当可靠的
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种耐冷性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用 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 1 /2P(P - 1 )配制 1 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籼粳交错区和温凉粳稻区进行云南稻种不同世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结果表明 :(1 )不同稻作区亲本品种及其杂交组合主要经济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存在明显差异 ,因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2 )亲本品种及其组合随海拔升高 ,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和颖花数有增大的趋势 ,但结实率则相反 ;杂种后代主要经济性状SCA的不同稻区及不同世代的差异与亲缘关系的远近密切相关 ,稻作育种目标应根据不同稻作区而定
关键词: 经济性状 耐冷性标准品种 遗传特性 不同稻作区 云南稻种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 1 / 2 p(p- 1 )配制 1 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 (F1 )、籼粳交错区 (F2 )和温凉粳稻区(F1 、F2 、F3 )进行云南稻种颖壳、花药大小和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研究 ,结果表明 :(1 )耐冷稻种在冷害条件下颖壳变窄、花药大小相对稳定、结实率较高 ,花药长缩短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 ;极弱耐冷品种十和田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0 .92 4**)。(2 )极强耐冷的昆明小白谷、丽粳 2号耐冷性状的 GCA较高 ,用它们作耐冷基因供体、十和田作轮回亲本已获得一批耐冷性近等基因系。 (3)不同世代同一稻区和同世代不同稻区的耐冷性状及 SCA在不同稻区存在明显差异。 (4)籼粳杂种后代在温凉粳稻区粳型性状变异同时伴随着耐冷基因的累积 ;而在籼粳交错区和籼稻区则有利于籼型性状的遗传进化
关键词: 颖壳 花药 结实率 遗传变异 稻作区 云南稻种 耐冷性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 ,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8育性恢复基因与该基因属于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