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心火龙果品质产量对有机肥复配生物炭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心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对有机肥料复配生物炭的响应,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肥量和3个生物炭复配比例2个因素,调查了不同处理对火龙果全年6批次果实中4批次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量及可食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影响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生物炭显著影响第一批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第二批的还原糖和Vc含量(P<0.05);有机肥和生物炭交互作用仅显著影响最后一批火龙果果肉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及Vc含量(P<0.05).在相同的施肥量下,施用生物炭的火龙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食率较未施生物炭的显著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在低施肥量(22500 kg/hm2)下显著降低,而中施肥量(45000 kg/hm2)下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施生物炭比例下,增加施肥量显著减少火龙果果肉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火龙果年产量虽然未受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和高施肥量(90000 kg/hm2)下复配3%生物炭的产量增加,且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年产量最高为34.18 t/hm2.基于产量及品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在4批火龙果果实中,低、中施肥量下不复配生物炭和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较优.在火龙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复配生物炭的低和中施肥量及复配3%生物炭的高施肥量.


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 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的影响因素和选配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10份现代月季品种为研究对象设计312个杂交组合,进行倍性测定、花粉活力检测及杂交亲和性实验。结果显示,67份现代月季种质资源中,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数量分别为2、4、60和1。花粉生活力大于60%的品种有11个,其中活力最高的为‘安琪儿’,其花粉活力为70.73%。杂交组合中有74对存在结实,平均结实率为21.52%。通过对杂交组合结实率进行分析,发现亲本倍性对现代月季杂交亲和性虽具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关键因素;花粉活力与杂交亲和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亲本品种的特性及其亲和性是影响杂交亲和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筛选出9个适宜的母本材料、9个适宜的父本材料及15对亲和性高(结实率≥60%)的杂交组合,为现代月季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及杂交组合选配提供科学依据。


粪肥替代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猪粪、牛粪、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等氮全量替代原则,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肥处理,T1:猪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2:牛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3: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结果]与CK2相比,T1和T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89%和3.83%;粪肥全量替代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9.36%~29.18%,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相反结果,且T3>T2>T1>CK2,表明鸡粪全量替代处理增加土壤氮素淋失风险.3个粪肥全量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随粪肥的碳氮比增大而增大,提高37.52%~85.98%.水稻产量排序为T3(10 399.92 kg/hm2)>CK2(9690.85 kg/hm2)>T1(9512.39 kg/hm2)>T2(8241.55 kg/hm2)>CK1(7985.96 kg/hm2),T2 处理水稻产量较 CK2 处理显著降低14.96%,T1和T3处理较CK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粪肥全量替代处理水稻产量构成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1和T3处理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肥料投入成本,猪粪全量替代处理在稳产的前提下提高土壤全氮(TN)、有机质(SOM)含量,既稳产又能改善土壤供肥能力.相较鸡粪全量替代处理,降低氮素的淋溶流失风险,是较优的可全量替代化肥的备选粪肥种类.


侵染鸢尾的番茄斑萎病毒鉴定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发现叶片表现褪绿斑点、坏死环斑症状的鸢尾植株。用电子显微镜在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子。在用感病叶片汁液摩擦接种的普通烟、本生烟上观察到系统坏死斑症状,中国辣椒(PI152225)的接种叶片出现局部坏死斑,但无系统侵染。为进一步明确病原,用RT-PCR扩增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的NSs和N基因,序列测定发现,分别与分离自云南番茄和旱金莲的TSWV分离物具有最高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79%和100%)。结果表明引起鸢尾褪绿斑点病的病原是番茄斑萎病毒。


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日照时数与脂肪、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果实外观品质、脂肪、总黄酮和干物质含量等指标是评价云南油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8.955%;油梨品质因子综合分析得分排名前3位的产地依次是保山市潞江坝镇(LJ)、龙陵县(LL)、保山(BS),分别达到0.833、0.611和0.551。(4)云南9个产地油梨果实可聚类划分为3类,第Ⅰ类为耿马县(GM)、永德县(YD)、元谋县(YM)、芒市遮放镇(ZF)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小中等、种子偏小、可食率高且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高;第Ⅱ类为景洪市(BN)、芒市轩岗乡(XG)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偏小、种子小、可食率高且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干物质和脂肪含量相对偏低;第Ⅲ类为LJ、LL、BS产区,该类油梨果实大、果肉多、肉质厚、种子大且脂肪、干物质、Vc、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含量高,综合品质最好。研究认为,云南油梨果实品质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受到树龄与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对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存在抗性差异的2个甘蔗品种中eIF4E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是近年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甘蔗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不同品种对甘蔗花叶病具有不同抗性,明确抗性差异的来源对于选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SCSMV的高抗品种CP94-1100和高感品种ROC22为对象,对两个品种的致病病毒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 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序列进行分析.在致病病毒方面,侵染 CP94-1100 和 ROC22的SCSMV分离物cp 基因和vpg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编码情况基本相同,为同一分子变种.在寄主eIF4E方面,从CP94-1100和ROC22中均分离到eIF4E基因,均包含由663 bp构成的ORF,编码1个含22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98.2%,说明抗性差异可能与eIF4E差异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P94-1100和ROC22中eIF4E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属于IF4E家族蛋白,而CP94-1100中eIF4E基因编码的蛋白还包含1个CDC 33或PTZ00040的结构域.遗传分析表明eIF4E基因与禾本科其他作物高度相似,其中CP94-1100的eIF4E基因与割手密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它们也具有类似的功能.
关键词: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抗性差异 外壳蛋白 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


膜法红糖加工中纳滤甘蔗植物水品质的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零添加膜法红糖加工过程中纳滤透过液(甘蔗植物水)的品质状况和开发利用价值,试验以红皮果蔗和新台糖22(ROC22)为原料,在800、50 nm两级陶瓷膜串联清净的基础上,采用250 u卷式膜进行纳滤浓缩,对得到的甘蔗植物水的理化指标、营养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法进行营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品种的甘蔗植物水中均不含蔗糖,均有蔗汁的特征香味,与蔗汁共有的挥发性成分占蔗汁总挥发性成分的50.00%和60.61%;挥发性成分以醇类最多,相对含量较高的有异辛醇、2-庚醇、1-戊烯-3-醇、正己醇、(-)-异雪松醇;甘蔗植物水中检出14种以上的游离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6%以上,苏氨酸是其中的重要氨基酸,在两种甘蔗植物水中的含量分别为474.67和118.11 mg/L.甘蔗植物水中含有钾、钠、钙等7种矿物元素,其中钾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907和525 mg/L,钾、铜元素的INQ分别达到40和14以上,是人体钾、铜元素补充的优质来源.总体来看,基于零添加膜法红糖工艺的纳滤甘蔗植物水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的纯天然植物风味饮用水,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蚕豆秸秆还田减施氮肥对烟田氮流失控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高原湖泊流域烤烟—蚕豆轮作体系下,探讨蚕豆秸秆还田对烟田化学氮肥的替代能力,研究秸秆还田对氮肥利用率、氮流失控制及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为该轮作体系下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一年两熟制的烤烟—蚕豆轮作模式,以烤烟K326品种和蚕豆秸秆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秸秆直接还田(S)和腐熟后还田(DS)8 个处理:T1(CK,不施氮)、T2(习惯施肥,100%N)、T3(85%N+S)、T4(70%N+S)、T5(55%N+S)、T6(85%N+DS)、T7(70%N+DS)、T8(55%N+DS),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产值、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水环境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T4(蚕豆新鲜秸秆直接还田下减施氮肥30%)与T2(习惯施肥)相比烤烟上等烟比例提高11.2%~19.0%,产值提高2.3%~10.7%,氮肥利用率增加30.4%~37.3%,地表径流水全氮含量下降11.6%~17.5%,土壤渗漏水全氮含量下降8.3%~19.6%;T7(秸秆腐熟还田下减施氮肥30%)与T2(习惯施肥)相比烤烟上等烟比例提高14.0%~20.4%,产值提高1.6%~7.3%,氮肥利用率增加25.9%~26.5%,地表径流水全氮含量下降5.1%~10.9%,土壤渗漏水全氮含量下降20.5%~28.5%.2种秸秆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30%,均不会对烤烟产量、产值产生显著负效应,均有利于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能明显降低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水中全氮含量.同等氮肥替代量下,新鲜秸秆还田和腐熟秸秆还田2种方式综合效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烤烟—蚕豆轮作模式下,新鲜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腐熟后还田均可减少烤烟季30%化学氮肥投入量,结合节本增效考虑推荐采用蚕豆新鲜秸秆还田减施30%氮肥.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施氮量 氮流失 烤烟 蚕豆秸秆 氮素利用率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N和NSm基因的VIGS载体构建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TZSV)由传毒介体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且能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作物,对中国西南地区重要蔬菜的产量和观赏作物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TZSV的N和NSm基因与病毒分类、运动和系统侵染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构建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TZSV N和NSm基因在病毒侵染方面的功能提供材料,为抗病育种以及田间绿色防控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根据TZSV N和NSm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RCR技术扩增得到TZSV N和NSm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EASY-Blunt-Zero载体上,含有N和NSm基因序列的pEASY-Blunt-Zero载体和pTRV-pTV00载体用Bam HI和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并将酶切产物进行纯化回收,纯化后产物与pTRV-pTV00载体使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获得pTRV-PTV00-N和pTRV-PTV00-NSm重组载体,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GV3101中,并注射到本氏烟和栽培烟K326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病毒N和NSm基因的沉默效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D-ELISA)检测N和NSm蛋白的含量.[结果]RT-qPCR分析表明,本生烟和栽培烟K326中N和NSm基因在接种TZSV后5 d沉默效率均大于90%.ID-ELISA结果显示,2个蛋白含量在不同时间内均显著下降,其中NSm蛋白含量连续9 d显著下降.[结论]TZSV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构建成功,并成功试验于本氏烟和栽培烟K326.通过构建TZSV N和NSm基因沉默载体,为研究TZSV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为田间抗TZSV育种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脆裂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