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叶锈病不同危害等级下咖啡叶片的光合特征和抗逆性酶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付兴飞 1 ; 李亚麒 2 ; 喻好好 2 ; 李贵平 2 ; 毕晓菲 2 ; 李亚男 2 ; 胡发广 2 ; 邰杰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3.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叶锈病;落叶率;光合特征;抗逆性酶;小粒咖啡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86-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小粒咖啡侵染叶锈病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对8个叶锈病危害等级下叶片的落叶率(LF)、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参数及4种抗逆性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叶锈病不同危害等级对咖啡叶片生理落叶、光合作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随着叶锈病感染面积的增加而增加,SPAD随着叶铸病感染面积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危害等级Ⅲ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危害等级Ⅶ的胞间CO2摩尔分数(Ci)最大。危害等级0的水分利用率(EWU)最高,与危害等级Ⅰ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危害等级Ⅱ~Ⅶ。危害等级Ⅳ的光能利用率(LUE)最高,与危害等级Ⅱ和Ⅲ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5个危害等级的。危害等级0~Ⅵ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受咖啡叶铸病感染后,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的活性均随危害等级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危害等级Ⅲ下CHT和β-1,3-GA的活性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危害等级Ⅲ下咖啡叶片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落叶相对较少。

  • 相关文献

[1]不同小粒咖啡品种叶锈病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龙亚芹,刘杰,邓家有,王雪松,彭海明,申科,王明刚,罗梓文,陈雷,李荣福. 2017

[2]小粒咖啡苗圃杂草防控药剂筛选初报. 胡发广,毕晓菲,黄家雄,李亚男,刘航秀. 2019

[3]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小粒咖啡病虫害危害调查分析. 付兴飞,李贵平,黄家雄,程金焕,吕玉兰,李亚男,武瑞瑞,胡发广. 2020

[4]云南干热河谷区7个小粒咖啡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胡发广,刘红明,毕晓菲,付兴飞,李贵平,李亚男,吕玉兰,黄家雄. 2020

[5]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郝琨,刘小刚,韩志慧,余宁,程金焕,刘闯,李义林,杨启良. 2018

[6]滴灌模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长调控及节水效应. 王露,刘小刚,张岩,万梦丹,杨启良. 2015

[7]水氮耦合下小粒咖啡幼树生理特性与水氮利用效率. 刘小刚,张岩,程金焕,钟原,杨启良. 2014

[8]云南小粒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 王万东,龙亚芹,李荣福,李贵平,黄健,杨蓓,杨天坤,陈雷,熊贤坤,胡发广,张晓芳. 2012

[9]云南小粒咖啡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代正明,杜刚,毛昭庆,罗雁,李兴丽,杨妍,李丹桐. 2018

[10]小粒咖啡初加工方法概述. 胡发广,毕晓菲,黄家雄,李亚男. 2017

[11]小粒咖啡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田间抗病性研究. 龙亚芹,段春芳,刘杰,彭海明,申科,王雪松,石华忠,罗梓文,陈雷,李荣福. 2017

[12]小粒咖啡在烘焙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初步研究. 毕晓菲,李亚男,杨旸,张晓芳,武瑞瑞,付兴飞,何红艳,胡发广,黄家雄. 2022

[13]不同海拔的小粒咖啡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胡发广,刘红明,毕晓菲,付兴飞,李亚男,杨旸,吕玉兰,黄家雄. 2022

[14]小粒咖啡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李亚麒,黄家雄,娄予强,付兴飞,王健敏,李亚男,吕玉兰,李贵平,程金焕. 2023

[15]保山小粒咖啡园杂草种类及危害现状. 付兴飞,胡发广,李贵平,李亚男,李亚麒,邰杰,张华昌,黄家雄,毕晓菲,杨旸. 2023

[16]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优质丰产技术研究. 杨蓓,杨旸,杨世贵,胡发广,李慧敏. 2010

[17]云南小粒咖啡园杂草发生危害及防除. 胡发广,李荣福,毕晓菲,龙亚芹,宁琦卓,李贵平,王万东. 2012

[18]怒江流域小粒咖啡园杂草种类及危害调查(英文). 胡发广,李荣福,毕晓菲,龙亚芹,郭容琦,俞艳春,李贵平,王万东,周迎春. 2012

[19]小粒咖啡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李岫峰,彭忠良,杨世贵,李贵华,沙毓沧. 2001

[20]干热区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灌水和遮荫耦合模式. 刘小刚,李义林,齐韵涛,程金焕,杨启良,刘艳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