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unnan Province(模糊匹配)
678条记录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研究与利用 多样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和地方稻资源抗白叶枯病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云南稻种质资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于孕穗期采用剪叶接种方法,用水稻白叶枯病强致病型代表菌株BD8438、CN9404和X1接种云南野生稻和地方稻种质资源,以病斑长度大于6 cm为感病分界线,对其抗感表现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来源于云南省不同种植生态区的186份地方稻抗性材料和22个野生稻抗病居群。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较地方稻强,其中疣粒野生稻的抗性最强,抗病等级为0~2;药用野生稻次之,抗病等级为1~2;普通野生稻相对较差,抗病等级为1~5。地方稻抗性资源来自于云南省各个传统水稻种植区,抗性1级的材料占17%,抗性2级的占2%,抗性3级的占81%;按照稻种质资源亚种类型、粘糯性和水旱性分类,各类型地方稻抗性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粳稻占61%、籼稻占39%;粘稻占66%、糯稻占34%;水稻占83%、陆稻占17%。从利用抗白叶枯病基因培育新品种的角度评价,这些抗性资源具有潜在的发掘利用价值。

关键词: 野生稻 地方稻 稻种资源 抗白叶枯病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异位点,存在46种DNA单倍型和28种蛋白类型,其中DNA单倍型Pita-H1、Pita-H2、Pita-H6频率较高,三者比例分别为17.89%、29.82%、20.18%,合计67.89%,是云南的优势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频率0.46%~3.67%。携带Pita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共61个,占供试材料的27.98%,其中39个品种(占63.93%)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抗性基因在水稻各亚种和生态型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籼稻中的频率为35.06%,粳稻中为24.11%,水稻中31.03%,陆稻中21.92%,黏稻中30.77%,糯稻中18.37%。Pita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6县(市)检测到了Pita抗性基因,但南部地区频率高于其他地区,且有的县频率较高,呈小集中的特点,海拔2200m以上的7个品种未能检测到Pita抗性基因。

关键词: 云南 稻瘟病 Pit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辣木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中国热带农业 2016

摘要:云南作为辣木种植面积最大,不仅在气候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还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成为辣木种植的最适宜区域。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辣木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促进云南辣木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期对云南辣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 辣木 SWOT分析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传统蔬菜——臭参的栽培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摘要:介绍臭参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分布区域和营养成分,并从选地、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其栽培管理技术,为臭参的开发及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臭参 栽培技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三七种植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研究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自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的67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项指数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三七科学合理施肥,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p H平均值为6.37,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13 g/kg、213.65 mg/kg、41.69 mg/kg、290.99 mg/kg、47.98 mg/kg;土壤p H以中性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而缓效钾含量贫乏,存在土壤供钾潜力不足的问题;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p H、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属于高肥力水平,土壤肥力状况整体良好。

关键词: 云南 三七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山区南瓜产业现状概述与发展建议

中国瓜菜 2016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南瓜功能和效益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南瓜作为较粗放型的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大力发展南瓜产业,可促进山区雨养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云南高原省份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在山区雨养农业,发展南瓜产业的现状与建议,供决策者或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南瓜产业 云南 山区 概述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种群发生特征

生物安全学报 2016

摘要:【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均温16.1℃),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的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的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 cm有杂草覆盖的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的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的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种群动态 越冬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育种研究概况与建议

中国马铃薯 2016

摘要:叙述了云南省马铃薯育种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介绍了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情况。根据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当前生产对马铃薯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建议,积极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并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加强马铃薯育种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育种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山地蛋黄果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蛋黄果及云南山地蛋黄果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果园建设、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及采后保鲜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蛋黄果 山地 栽培技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