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unnan Province(模糊匹配)
678条记录
云南山区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汞和镉来源分析及食用安全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 mg·kg~(-1)dw,4.97~24.07 mg·kg~(-1)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 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 kg)毎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 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 mg和0.662 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关键词: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杧果优良品种综合性状比较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云南省引进及选育出的12个杧果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云南推广种植的优良杧果品种。笔者以‘三年杧’为砧木,分别嫁接‘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贵妃杧’、‘凯特杧’、‘金煌杧’、‘圣心杧’、‘台农1号杧’、‘帕拉英达杧’、‘四季杧’、‘南逗迈4号杧’、‘圣德隆杧’、‘三年杧’12个杧果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果实耐贮性、产量、市场潜力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杧果品种果实成熟期均晚于对照‘三年杧’,耐贮性优于‘三年杧’;11个品种产量均高于‘三年杧’;除‘云热-5006杧’外,其余参试杧果品种市场价格均高于对照。以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耐贮性、平均单株产量和平均单价进行综合评分,综合性状排名由高到低为:‘南逗迈4号杧’>‘金煌杧’>‘四季杧’>‘帕拉英达杧’>‘贵妃杧’>‘凯特杧’>‘圣德隆杧’>‘台农一号杧’>‘圣心杧’>‘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三年杧’。供试品种嫁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云南省推广种植,其中‘南逗迈4号杧’、‘金煌杧’、‘圣德隆杧’、‘台农一号杧’、‘帕拉英达杧’、‘贵妃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200 m以下的无霜地区种植;‘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三年杧’、‘四季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 m以下热区种植;‘凯特杧’、‘圣心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1600 m以下热区种植。

关键词: 杧果 品种 果实品质 综合性状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叶茶树种质材料春梢生化成分比较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云南大叶茶区10份地方茶树材料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加工成蒸青茶样,并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8-10和6-5可作为优质红茶备选材料,而2-4、4-18和5-2可以作为优质绿茶备选材料。本研究可为优质大叶茶树资源筛选和云南大叶茶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叶茶树 春梢 生化成分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16

摘要:文章阐述了加快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对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促进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 对策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葡萄架式和树形应用调查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对云南葡萄主产区的葡萄栽培架式和树形应用的调查分析,对架式和树形与葡萄生长发育、产量、果实品质和用工量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从大理州宾川县的架式和树形改造中汲取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对今后类似的葡萄园改造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葡萄 单篱架 双篱架 树形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云南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展的思考

中国糖料 2016

摘要:随着甘蔗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费工费时的传统甘蔗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要求,而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已成为当前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甘蔗生产物资投入成本高、地膜覆盖污染环境、甘蔗收获留桩高、缺乏技术标准化体系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廉价轻简高效物资研发、开展全膜覆盖机械攻关、推广快锄低砍技术、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加强技术标准宣传与培训等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甘蔗 轻简高效技术 发展 问题 建议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香蕉枯萎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技 2016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的香蕉病害,2009年开始传入云南香蕉园并迅速扩展蔓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特就云南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危害现状,病原菌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病原菌 防治技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MS用于云南南部四种特色蜂蜜的植物源鉴别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南部的四种特色蜂蜜中的23种矿物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CP-MS技术测定蜂蜜中多种矿物元素含量的稳定性、精确度较好,回收率较高;23种矿物元素中有21种元素(Na,Mg,K,Ca,V,Cr,Mn,Fe,Co,Ni,Cu,Zn,As,Se,Sr,Mo,Cd,Sb,Ba,Tl,Pb)在不同蜂蜜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74%,第一主成分中的Mg,Ca,Mn,Co,Sr,Cd,Ba七种元素包含大部分蜂蜜信息;通过逐步判别分析,Mg,K,Ca,Cr,Mn,Sr,Pb共七种元素被筛选出来并用于建立判别函数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0%和86.7%,表明多元素指标对云南南部四种特色蜂蜜植物源的判别效果较好。鉴于所采蜂蜜样品都来自云南南部,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类似,四种蜂蜜中矿质元素的差异主要与对应的蜜源植物有关,因此,利用矿质元素差异鉴别蜂蜜植物源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云南 蜂蜜 植物源 ICP-MS 化学计量学

云南早熟葡萄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

摘要: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光照充足,热量丰沛,非常适合葡萄种植;从2010年开始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较快;鲜食葡萄单产为全国最高,平均在1500~2000 kg/667m2,最高达到5000kg/667m2;种植品种主要为红地球和夏黑;种植架式以单篱架居多,模式为露地栽培,近几年设施栽培增加较快。本文从栽培现状、产业优势、存在问题及认识与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发挥优势,如何打造品牌,创造更好经济效益,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的认识与思考云南早熟葡萄产业。

关键词: 云南 早熟葡萄 产业发展 认识与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waxy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1、(CT)12、(CT)14、(CT)16、(CT)17、(CT)18、(CT)19、(CT)20、(CT)21等10种变异;(CT)11、(CT)18、(CT)17、(CT)12、(CT)10等5种单倍型是云南优势类型,合计占供试材料的92.85%;籼稻以(CT)10、(CT)11、(CT)12为主,而粳稻以(CT)11、(CT)12、(CT)17和(CT)18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存在G/T变异,81.75%品种是G,T只出现在(CT)16、(CT)17、(CT)18和(CT)20的品种中,其频率在籼稻中为13.48%,粳稻20.86%,水稻16.17%,陆稻22.35%,粘稻10.47%,糯稻42.62%。+86-88位存在ATA/GTA/A--3种变异;+128位处存在(AATT)5和(AATT)6 2种变异。根据这4个变异位点,可将252个云南地方稻种归为16种单倍型,其中Wx4(32.54%)、Wx9(13.89%)、Wx12(12.7%)、Wx5(12.3%)、Wx1(8.33%)、Wx11(7.94%)是主要类型,合计87.7%,其他类型频率较低。籼/粳亚种、水/陆稻和粘/糯中存在单倍型种类和单倍型频率两方面的差异,籼稻/粳稻、水/陆稻和粘/糯稻各亚种或生态型均有独享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频率也存在差异,表明亚种间或生态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临沧、普洱单倍型种类最丰富,以之为中心向外扩展,单倍型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第一内含子+1位的T主要分布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南部地区。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群体waxy基因的变异和分布特点。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waxy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