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云南春马铃薯适应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云南冬春干旱给旱区农作物带来的农业损失,在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曲靖市开展了免耕覆盖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处理:翻耕种植(CK)、翻耕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宽行地膜覆盖(处理4)、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套种玉米(处理5),分析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土壤储水量、马铃薯出苗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要生育期覆盖栽培模式的耕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都高于CK;覆盖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出苗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4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为96.7%。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株高与CK及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差异显著;处理3、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及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处理3和处理4马铃薯商品率显著高于CK,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商品率与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差异显著;单株结薯数未达到显著水平。马铃薯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其中处理4增产率最高为71.10%。从经济效益来看,5种处理中马铃薯收益最好的是处理4,净收益为12425.07元hm-2,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净收益为765.04元hm-2,处理1净收益最低,亏损5941.24元hm-2。综合考虑,马铃薯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栽培模式对提高土壤含水率(5.67%)、增加土壤储水量(4.09 m3hm-2)、缓解季节性干旱效果最好,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宽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增产和增效效果最好。


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1350 m3·hm~(-2)、1650 m3·hm~(-2)、1950 m3·hm~(-2)、2250 m3·hm~(-2)4个灌水量和1个常规沟灌为对照,研究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发育快,株高、单株茎叶鲜重、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鲜重高于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较沟灌增产6 416.08 kg·hm~(-2),增产21.29%,水分利用率高79.5 kg·hm~(-2)·mm-1。膜下滴灌下不同灌水量马铃薯水分利用率随灌水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和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滴灌1950 m3·hm~(-2)的产量最高,为39 732.0 kg·hm~(-2),当灌水量增加到2250 m3·hm~(-2)时,产量较滴灌1950 m3·hm~(-2)处理的下降6 624.5 kg·hm~(-2),下降16.67%。从产量提高和节水方面考虑,在生育期间有效降雨量在70 mm左右时,灌水量在1650~1950 m3·hm~(-2)较为适宜。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干旱期及复水后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及复水后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及根系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及复水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与CK相比,叶片游离脯氨酸增加了8.05%~21.35%,根系游离脯氨酸增加了4.04%~18.37%;叶片可溶性糖增加了12.93%~20.12%,根系可溶性糖增加了10.76%~28.36%;叶片可溶性蛋白增加了6.22%~14.12%,根系可溶性蛋白增加了1.17%~6.54%,马铃薯产量增加了3.19%~7.55%。水分胁迫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大于正常供水,且显著提高重度水分胁迫下马铃薯产量。


云南冬春蔬菜生产现状分析
《长江蔬菜 》 2014
摘要:云南冬春蔬菜是利用冬春季节云南气候地理优势种植蔬菜,是进一步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中成长最快的产业,已经成为云南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渠道之一。分析了云南冬春蔬菜生产现状,就解决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氮肥运筹对二年生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现代中药 》 2014
摘要:在中等施氮水平条件下,以1年生三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和5个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株总体生物量12.7~41.9%;基肥量为50~100%的处理,存苗率与对照相当,三七产量比对照增加16~32.7%;而基肥量小于50%的处理,存苗率比对照低25~32%,产量比对照减产24.5~31.8%。基肥量为70~100%的时能提高三七皂苷R1含量和三七皂苷累积总量。施氮能增加三七N、K含量和积累量,却降低了P含量和积累量,同时增加了N、P、K在三七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基肥量越小,追肥量及次数越多,三七N、P、K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累积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施量为70%,1次追肥30%时,P、K累积量达到最大值,N累积量较高。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基肥用量为50~70%,追肥1~2次,是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覆盖不同作物对魔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4
摘要:2012-2013年,在云南省富源县冬季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的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不覆盖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和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时间则刚好相反;覆盖苕子、油菜、豌豆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覆盖油菜和大蒜的魔芋产量比对照高,其余处理则比对照低;覆盖大蒜的产值最高,1 hm2达141 264元,比对照(不覆盖)的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1 hm2达135 665元,比对照(不覆盖)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