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蒌叶果实物理及化学特性分析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8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优异胡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开发胡椒新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胡椒产品的需求,以云南胡椒属野生近缘种蒌叶果实制备成的黑胡椒为研究对象,通过参照国家黑胡椒标准(GB/T 7901—2008/ISO959-1∶1998)对蒌叶黑胡椒初加工产品物理特性(外来物、轻质果、针头果或破碎果、堆积密度、千粒鲜果质量、千粒干果质量及干鲜比)要求及化学特性(水分含量、霉菌、总灰分、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胡椒碱含量、酸不溶性灰分、不可溶粗纤维、淀粉、粗脂肪及粗蛋白)要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蒌叶果实制备成的黑胡椒初加工产品除胡椒碱含量偏低外,其他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要求均满足黑胡椒国标要求,野生近缘种蒌叶黑胡椒初加工产品的初次探索及研发,将为胡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及胡椒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为胡椒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多样性及其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怒江干热河谷区域5个木薯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广西引进的GR3(CK)、GR4、GR891、GR911、新选048共5个木薯品种各项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宜怒江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GR4主茎粗与其他4个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GR911与新选048的第一分枝高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GR3与其他4个品种在株高、单株鲜茎叶质量、单株鲜薯质量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GR4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均为最优,综合排名第1,适宜作为加工型及饲用型品种;GR891品质表现优异,综合排名第2,适宜作为食用型品种。
6个木薯品种在云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西部林业科学 》 2018
摘要: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以木薯品种GR911、SC124、SC205、SC8、SC5、GR4为试验材料,在云南6个不同气象条件及海拔的木薯种植区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的比较。结果表明:木薯主茎粗受降雨量影响,株高、主茎高度、鲜茎叶重受降雨量及海拔影响较大,鲜薯个数受积温、年均温的影响,单株产量主要受平均温的影响,木薯的收获指数则受平均温、降雨量、海拔的综合影响。各试点适宜推广的品种分别为:勐海县SC124、SC205,沧源县GR4、SC124,元谋县SC124、SC8,畹町镇GR4、GR911,隆阳区SC205、SC5,元阳县GR4、GR911。
32份木薯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和农艺性状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号’、‘H588’、‘桂热3号’、‘H873’和‘H971’;抗病种质为:‘F556’、‘H502’、‘GR911’、‘C-4’、‘F10’、‘南植188’和‘H47’。对其中14份抗棕榈疫霉根腐病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8号’、‘GR911’、‘F556’、‘C-4’、‘H360’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
几种食用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筛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木薯品种,为在生产上推广种植鲜食木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试验方法,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SC9、GR891、SC201、沙田木薯、ZM8229的出苗率、生长发育、节点数、节点距、产量、淀粉含量。【结果】SC205(CK)发芽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SC201生长最快,其次是GR891,最慢的是SC9;SC205(CK)的节点数最多,节点距最短,SC201节点数最少,节点距最长;SC9产量最高,比SC205(CK)增产9.14%,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以沙田木薯产量最低;淀粉含量SC201最高,为30.35﹪,其次是GR891,为30.12%,分别比对照增加32.71%和31.71%。【结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木薯品种是SC9,其次是GR891和SC201,沙田木薯和ZM8229居中,最差的是SC205(CK)。
不同叶片采摘量及采摘时间对华南205木薯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木薯不同叶片采摘量及采摘时间对木薯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试验方法,测定木薯叶的不同采摘量、不同采摘时间对木薯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茎叶重、单株鲜薯重及鲜薯淀粉含量、收获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木薯叶的不同采摘量对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茎叶重及单株鲜薯重等5项生长性状影响大,方差分析及F测验结果显示均为极显著差异,不同采摘时间对株高、单株鲜茎叶重及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所有处理的单株鲜薯重均较对照有所增加,种植3个月后,每次采摘量为1/3,每30 d采摘1次处理的株高、主茎粗、主茎高度、单株鲜叶重、单株鲜薯重等生长性状指标达到最大值,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也达到最大,而且获得的叶片量在所有处理中排位为第三,为最优处理。【结论】种植3个月后,每次采摘量为1/3,每30 d采摘1次为华南205的最佳采摘方式。
18个木薯品种耐寒性比较
《中国热带农业 》 2016
摘要:2016年1月21—25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金沙江干热河谷局部地区伴随着降雨出现了霜冻。木薯作为典型热带作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冻害。为了解不同品种的冻害情况,在冻害发生后第30d,我们对18个木薯品种的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参照前人的研究,将木薯冻害等级划分为5个,调查结果表明:木薯接近收获期,0~-1℃低温累计13h,对产量几乎无任何影响,薯块也未出现冻害现象;同时,由于此次低温持续时间较短,木薯叶、茎受冻害程度较轻,冻害级别均在1~2级,品种间冻害差异也较小,其中GR4受冻害程度最轻,SC7受冻害程度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