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瘟病菌八个组合后代菌株对楚粳3号的致病性遗传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报道了利用 8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云南水稻品种楚粳 3号上的致病分离 ,分析稻瘟病菌 94 -6 4 - 1b对该品种所持有的无毒基因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94 - 6 4 - 1b对楚粳 3号持有的两个无毒基因 ,在自交后代中 ,发生了两基因的分离 ,在两次自交后 ,子囊孢子菌株中出现了持有单个无毒基因的菌株。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 ,说明水稻品种楚粳 3号对菌株 94 - 6 4 - 1b持有两个抗病基因
利用RAPD分子标记定位2个水稻稻瘟病菌非致病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和K5 9,对源于云南省的水稻稻瘟病菌可育性菌株CHL12 4(MAT1 1)和CHL12 5 (MAT1 2 )及其杂交后代 72个子囊菌株的非致病性 (无毒性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CHL12 4对新 2号 (含有效抗性基因Pish)和K5 9(Pit)的非致病性分别由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和Avr2 Pit控制。通过对这 2个基因控制的非致病性反应进行列联卡方测验 ,显示这 2个基因连锁在一起 ,重组率为 2 6 .8%。进一步利用分离群体分析法 ,对这 2个基因进行了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发现 ,2个RAPD标记OPW 0 6 64 5和OPW 1364 5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连锁 ,它们的重组率分别为 2 7.8%和 2 6 .5 %;另 1个RAPD标记OPR11517则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t连锁 ,重组率为 2 3.5 %。
稻瘟病菌二个无毒基因的初步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分析了 2个稻瘟病田间采集菌株Y95 - 2 2 3和Y94 - 6 4的杂交后代的 5 4个菌株对合系 35号、楚粳 3号及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梅雨明、PiNo .4和K6 0共 11个水稻品种致病性测定结果。结果表明 :陆稻菌株Y94 - 6 4对合系35号、楚粳 3号、PiNo .4分别持有 2个无毒基因 ,对新 2号、K6 0分别持有一个无毒基因 ;菌株Y95 - 2 2 3对梅雨明持有一个无毒基因 ,因为Y95 - 2 2 3对梅雨明不致病 ,Y94 - 6 4对它致病 ,而杂交后代非致病菌株与致病菌株比为 1∶1.
稻瘟病菌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稻瘟病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同时又是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试验系统。实验通过采用 95 - 2 3- 4a稻瘟病菌株经提取纯化得到该稻瘟病菌的细胞核基因组总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解后 ,与经末端去磷酸化处理过的pCUGIBAC1质粒载体按一定摩尔比例相互连接 ,通过转化E .coliDH10B感受态细胞进而通过蓝白斑筛选挑取白色克隆从而构建了 95 - 2 3- 4a稻瘟病菌株的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基因组文库。通过进行酶切检测及Southern杂交分析后确定所构建的BAC文库平均插入片段 2 9.1kb ,该文库覆盖 7.4倍基因组 ,此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为该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基因组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
稻瘟病菌链状分生孢子形成突变体的研究(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通过三种途径得到了稻瘟病菌产生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突变体菌株 ,并对这些突变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致病性及孢子形成等特性与原菌株分别作了比较研究。用复合位点探针MAGGY和MGR5 86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突变体确系野生型稻瘟病菌的突变体。虽然这些突变菌株都能产生病斑 ,但其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叶鞘接种结果表明 ,所用突变菌株均能形成附着孢并能穿透寄主细胞壁。突变菌株能形成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 ,多数有两个分隔 ,呈弯膝形或长镰刀状 ,透明或灰橄榄色。突变菌株在病斑上和燕麦片培养基上都能产生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 ,也能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通过单孢分离后 ,在燕麦片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孢子的比例基本稳定 ,表明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成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稳定性状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子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 RAPD对稻瘟病菌 631 5组合的 42个子囊孢子菌株及亲本菌株 94- 84c( MAT1 -1 ) ,95- 2 3- 4a( MAT1 - 2 )进行分析。通过对 1 2 0个引物及 2 80种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发现 OPA-1 5,OPT- 4,OPT- 6,OPT- 8等 41个 ( 34.2 % )单引物及 OPA- 1 1 /OPT- 6,OPT- 2 0 /OPA- 2 0等 63种双引物组合 ( 2 2 .5% )能在 2个亲本菌株之间扩增出有多态性的带型 ,扩增片段的大小主要分布在 0 .5~ 3.5kb的范围内。 3个标记与一个无毒基因位点 Avr- Xiu连锁 ,其中 OPT- 686 0 与AVR- XIU的遗传距离为 1 .4c M,可作为染色体步行的起点。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稻种资源垂直抗性基因的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高的有 31 7 4(5 2 % )、 0 0 7(5 2 % )、 1 37 4(4 5 % )、 0 0 3(3 2 % )、 0 0 7 5(2 6 % )。稻瘟病菌的致病谱比 1 983~ 1 988年的小种有了明显增强 ,这主要是由于栽培了抗病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原因。根据生理小种在各稻作区的组成和分布 ,评价了稻种资源垂抗基因在各稻作区的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