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分析(模糊匹配)
39条记录
水稻大白稻F_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水稻 大白稻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下云南粳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群体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严重缺乏有效磷的酸性红壤开展合系41×大白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重组近交系(RILs)的遗传特性研究,以期明确低磷胁迫下杂种后代的耐低磷特性的表达,为磷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低磷胁迫下,F3、F4分离群体的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穗长、总粒数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RILs群体的相对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总粒数、实粒数、穗长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也较高。RILs磷高效株系的筛选中应对这几个性状充分重视。②株穗产量分布曲线各世代均呈连续性变异,各世代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③主基因多基因分析表明,株穗质量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8.21%,该组合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耐低磷 株穗产量 杂种后代 RILs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系35×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 株穗重 总干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系35x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 株穗重 总干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02428×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水稻02428 孕穗期耐冷性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02428x合系35杂种后代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02428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1,F2,F3和F4等为材料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02428x合系35的F3,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穗下节长、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73.13%,微效基因遗传率为23.36%,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水稻02428 孕穗期耐冷性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va)与耐低磷极强早旱谷(Oryza sativa)配制P1、P2、F1、F2或F3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对耐低磷鉴定和主基因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早旱谷的分蘖和株穗产量基因受两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上位性效应,两主基因间效应差异较大。分蘖力F2主基因遗传率为58.82%~72.13%,F3主基因遗传率为45.88%~57.96%;株穗产量F2主基因遗传率60.94%~83.08%,F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0%~75.80%。因此育种中应当充分重视主基因的利用,利用主基因应以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对后代耐低磷性状的选择宜从F2代开始,杂交的后期世代也要注意耐性的选择。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力 株穗产量 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丽粳2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耐冷性遗传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

摘要: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以十和田×(十和田和丽粳2号BC4F5)配制的杂种BC5F1、BC5F2、BC5F3和BC5F4及亲本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丽粳2号作耐冷基因供体培育出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BC5F2、BC5F3和BC5F4分离群体在同一世代每穗实粒数与总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以结实率为耐冷性鉴定指标,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90.97%,微效基因遗传率为3.83%,主基因和微效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杂种后代 耐冷性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2003年在阿子营和昆明2种冷害条件下,用昆明小白谷耐冷基因供体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BC4F5)与轮回亲本回交的5个BC5F2群体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用王建康等(1997)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些群体进行耐冷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BC5F2群体推断出的NIL的耐冷基因是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中阿子营点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61.81%~81.86%;昆明点为60.88%~72.25%.2005年在昆明点的F4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7%~91.55%.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NIL) 遗传分析 粳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用昆明小白谷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的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2个F2群体,2002年在海拔1 916 M的昆明(水温18~21℃)和2003年在海拔2 150 M的阿子营乡用冷泉水(19℃)灌溉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2种冷害条件下的F2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结果表明:耐冷基因是受2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4%~85.55%,多基因遗传率为4.65%~7.17%,孕穗期耐冷性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2对主基因基因效应不等,以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在孕穗期耐冷性遗传中,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及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