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IR36×八宝米F2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与农艺、米粒外观性状相关性及其遗传分析表明 ,18个性状有 9个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 (P <0 0 1)或显著 (P <0 0 5 )相关性 ,尤其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长 ( 0 35 3 )、株高 ( - 0 2 4 2 )、结实率( 0 2 35 )、第一节间长 ( 0 195 )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直链淀粉含量 9%~ 15 %是籼型软米杂种后代的重要指标 ;八宝米的垩白长和第一节间长均表现部分显性主效基因 ,籼型八宝米低直链淀粉基因和IR36的矮秆基因均为 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 ,表明八宝米的优质基因易于转育或表达 ,可广泛用于水稻优质米育种 ;用SSR标记将软米基因有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定位于第 6染色体上与RM 190连锁 ,其遗传距离为 18 8cM。
关键词: 低直链淀粉含量 农艺性状 外观品质 SSR标记 遗传分析 软米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研究昆明小白谷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以耐寒的昆明小白谷与农艺性状好但不耐寒的十和田杂交并以十和田为轮回亲本回交培育的耐寒的近等基因系(NIL)不同单株 (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 4个F2 代群体 ,2 0 0 3年在海拔为 2 15 0m用冷泉水 (18℃~ 19℃ )灌溉的阿子营乡种植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 4个F2 代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 ,结果表明 4个组合中耐冷基因是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 ,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 5 9 10 %~ 81 0 4 %。


外源溶菌酶基因在水稻杂交后代中的遗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以转溶菌酶基因水稻D2-1-1为亲本,分别与常规品种戊系28,楚粳香1号进行杂交,对外源溶菌酶基因在杂交后代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特异的PCR分子检测表明:2个杂交组合的F1代为杂合型,均含有外源溶菌酶基因;F2代发生分离,其中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阳性植株与不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阴性植株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比例,由此表明该基因在水稻中能以单位点显性方式稳定遗传,并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同时也证实了在转化过程中,插入到水稻基因组中的溶菌酶基因是单拷贝。


云南稻种穗期耐冷性及其近等基因系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用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配制15个组合并将其亲本和近等基因系(NILs)在昆明进行稻种孕穗期耐冷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①昆明小白谷有1对主基因参与调控结实率性状;丽粳2号有1~2对耐冷性主效基因参与调控结实率性状,其耐冷基因的表达还与细胞质效应有关。②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合系4号间的耐冷基因存在明显差别,大理早籼与其他品种间遗传分析显示有1对主效基因影响籼粳杂种育性表达。③1995~1999年选育的孕穗开花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NILs),与轮回亲本的农艺性状相似,但耐冷性指标性状存在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基因也为1对主效基因。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NILs) 遗传分析


滇I型杂交粳稻DH群体四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以滇Ⅰ型杂交粳稻 (寻A×南 2 9- 2 )F1代花药培养的DH群体共 6 7系为材料 ,分析了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对数 ,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 70 16 ,0 4 0 87,0 75 0 3,0 5 86 1,基因对数分别为 :6 835 ,2 3 2 0 4 ,8 94 7,17 36 7对。通过穗长、一次枝梗数、穗颈长、实粒数 4个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分析 ,发现 :控制穗长的多基因间无互作 ;控制一次枝梗数、穗颈长的多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但把一次枝梗数分解成 3个等级后 ,即 1级为主穗一次枝梗数 ,2级为第 1分蘖的一次枝梗数 ,3级为第 2分蘖的 2次枝梗数 ,遗传力分别是 :0 2 0 6 0 ,0 2 0 4 6 ,0 135 6 ,基因对数分别为 :2 1 90 5 ,2 6 0 4 5 6 ,38 2 883对 ,基因间都无互补作用 ;影响实粒数的多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


小白谷×大理早籼重组自交系耐冷性状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稻种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配制的杂种培育出的重组自交系 (RILs)为材料进行耐冷性状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1)早籼与晚粳杂交培育出的RILs群体的耐冷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突出 ,并呈现广泛的遗传变异。 (2 )耐冷性状的差异既有主效基因也有微效基因 ,在长期的生态驯化过程中微效基因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变为主效基因。 (3)昆明小白谷耐冷性是受主效基因支配 ,冷驯化是水稻微效耐冷基因累积获得穗期耐冷性的途径之一。


合系4号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粳稻品种合系4号诱变产生的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YM1、YM2、P152、P153、P154进行了遗传分析。这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均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具等位性,且与wx位点不等位。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YM1(10.50%)与其他4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杂交F2存在着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离现象,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对较低表现为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