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持续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月亮谷的遗传变异,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采自元阳哈尼梯田11个村寨的98份月亮谷和8份对照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8份月亮谷的质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小;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2.55%~24.90%;48个标记共检测出11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38个,变幅为1~4个;有效等位变异为87.65个,平均为1.83个,变幅为1~3.02;Nei遗传多样性(I)指数平均为0.64。表型聚类将月亮谷与对照品种分成两大类,所有月亮谷为一类,8个对照品种为另一类;SSR聚类则将所有月亮谷与4份大于村寨内(37.82%)。11个村寨月亮谷可以分成5个居群,这5个类群与其村寨间地理位置的距离相关,相邻村寨之间月亮谷遗传距离小,遗传相似度高。月亮谷这种特殊的遗传变异是由于独特的哈尼梯田及其传统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月亮谷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水稻 遗传变异 月亮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的理化性状比较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文山州的文山(古木、马塘)、砚山(盘龙)、马关(马白)等3个市(县)4个定位监测区进行了三七不同间隔年限土壤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同新土相比,随着间隔年限的增加三七种植地土壤其粉粒、粘粒和胶粒呈先下降后逐步增加的趋势,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及砾石等成分呈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趋势。同新土相比,随着间隔年限的增加三七种植地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都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同新土相比,随着间隔年限的增加三七种植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一般呈增加趋势,而速效钾和有效硫一般呈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变化不稳定但是总体而言新土和间隔7年的土样其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大致相等。三七合理的轮作和间隔适当年限能减缓土壤养分比例的失调,有利于三七的生长。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立体生态稻区水稻叶龄模式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叶龄模式是根据叶龄进程准确诊断各器官生长的进程,确定生长指标,制定生产措施的栽培模式。随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扩大应用,叶龄模式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为了准确诊断云南省立体气候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指标,研究了海拔900~2240 m稻区的主栽品种的总叶片数(LN)和伸长节间数(sn),不同海拔稻区同一品种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差异。结果表明,云南省籼稻品种的总叶片数在16~20叶,伸长节间数在5~6节,粳稻品种总叶片数在11~16叶,伸长节间数为4~5节。随着海拔的升高,籼稻品种的叶片数增多,而粳稻品种的总叶片数减少;有的品种伸长节间数保持不变,有的减少;同一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总叶片数差异较小,仅1叶左右。根据N和n的差异,建立了云南立体生态条件下水稻叶龄模式,为精确指导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叶龄模式 伸长节间数 立体气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甘蔗体内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对甘蔗中蔗糖的合成、积累和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蔗糖磷酸合成酶在甘蔗蔗糖代谢中的作用和SPS家族基因的克隆、分类、表达活性和功能,分析SPS基因在甘蔗不同种中的单核苷酸位点突变、插入、缺失和氨基酸变异情况,期望为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蔗糖磷酸合成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农艺性状分析及籽粒黄酮含量的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黄酮含量和发掘高黄酮含量的大麦品种,测定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77个大麦品种的黄酮含量,并对其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极显著遗传差异;性状间遗传力(h2)大小顺序:千粒重(48.47%)>全生育期(46.34%)>株高(46.18%)>实粒数(41.23%)>穗长(38.94%)>有效穗数(34.04%);大麦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云南表现的遗传变异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不同品种中黄酮含量差异大,中国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5.08±19.00)mg/100g高于外国大麦籽粒(112.68±16.24)mg/100g,多棱大麦籽粒黄酮含量(121.56±17.72)mg/100g高于二棱大麦籽粒(114.28±17.48)mg/100g;其中来自中国的紫光芒大麦黄酮含量177.384 mg/100g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大麦籽粒总黄酮含量与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关系,尤其总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和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实粒数和棱型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大麦 黄酮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s)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茶春毫’是从‘福鼎大白茶’(♀)ב长叶白毫’(♂)杂交组合F1中单株选育出来的新品种。1992—2010年品比、区试鉴定结果表明:‘云茶春毫’品比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39.6%,比‘福鼎大白茶’高29.6%,区试产量高于‘云抗10号’2.5%(保山点)及10.1%(澜沧点)。制绿茶具花香显露、滋味鲜爽、叶底绿较亮等品质特点,绿茶品质总分为91.13分,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90.75分)和‘云抗10号’(88.85分)。1芽2叶蒸青样含茶多酚28.0%,氨基酸2.7%,酚氨比值10.4,酚氨比值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0.6)和‘云抗10号’(17.3)。抗旱、抗茶饼病能力超过‘云抗10号’,扦插繁殖和移栽成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适应能力强,在云南大叶茶种茶区推广种植良好。‘云茶春毫’品种于2010年10月12日通过省内有关专家鉴评为高香、优质、丰产绿茶杂交新品种,在2013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委员会品种登记,登记名称为‘云茶春毫’,登记编号为滇登记茶树2012002号。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高香绿茶‘ 云茶春毫’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产出;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凸显普洱茶、红茶产品优势,提高精深产品的比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打造云茶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构建力度,提升云茶综合效益这5大发展对策。

关键词: 茶叶产业 现状 发展策略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及耐旱指标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首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水分处理,设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2个水平;副处理为玉米组合,包括145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试验期间收集与产量和耐旱性相关的主要农艺和生理性状,通过两个水分处理下各性状的比较、方差分析、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研究干旱对玉米各性状的影响以及各性状与产量和耐旱性的相关性,鉴定出与产量紧密相关且表达稳定、可可靠用于耐旱选择的鉴定指标,并筛选一批产量高、耐旱性强及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组合B119、B148、B85、B143、B95在2个水分处理下产量都高,其它性状也表现优良,是优良的高产、耐旱玉米新组合;筛选出株高、小区鲜重、百粒重、8叶期标准化植被指数这4个在两个水分处理下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的性状作为鉴定高产耐旱玉米品种的指标。研究结果对玉米耐旱性鉴定和耐旱玉米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为生产提供耐旱玉米品种,有助于缓解干旱对云南省玉米生产的影响,提高云南省的玉米生产水平。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李属种质资源及地方良种概述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有李属种质资源3个种,约30多个栽培品种,地方品种28个。这些地方品种品质良莠不齐,部分品质较好的品种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和产量,是云南栽培李品种的主栽品种。本文主要介绍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筛选、鉴定和评价,认为品质较好的16个地方良种的性状,供广大种植者和育种者引种参考。

关键词: 云南 李属植物 地方良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