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万丈深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万丈深Crepis phoenix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万丈深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6-O-(4-羟基苯乙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γ-丁内酯(1)、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酸-4-O-α-L-鼠李糖(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白花前胡苷(5)、烟酸(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苷(7)和taraxinic acid-14-O-β-D-glucopyrna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万丈深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万丈深 万丈深苷A 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 丁香酸-4-O-α-L-鼠李糖 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 白花前胡苷


药用昆虫基因组研究现状与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的研究拓展到了药用昆虫领域.目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白蜡虫 Ericeruspela、角倍蚜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眼斑芫菁 Mylabris cichorii、中华豆芫菁 Epicauta chinensis、圆点斑芫菁 Mylabris aulica、家蚕 Bombyx mori、柞蚕 Antheraea pernyi 及天蚕蛾Antheraea yamamai 9种药用昆虫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代表性药用昆虫的药效药理和基因组特征信息,从基因组等多组学角度系统总结了药用昆虫药理活性成分及合成机制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药用昆虫中药材开发与生产的前景.


不同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对柠檬苗生长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不同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对柠檬苗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效果,为柠檬苗的科学施肥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云柠1号”柠檬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对柠檬苗植株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获得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丛枝菌根、拜赖青霉、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株4种菌剂配施化肥的处理中,从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营养状况综合来看,效果最佳的是83.30 mL/株拜赖青霉+柠檬专用肥20 g/株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中微量元素和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单施化肥(CK)分别提高了142.88%、305.63%、72.22%、32.66%、43.23%;且土壤pH值保持在适合柠檬生长范围,植株表现为主干增粗、冠幅均匀、营养枝和结果枝比例协调;叶面积和叶片鲜重增加显著,分别较CK提高了211.11%、20.68%。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营养状况整体来看,4种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表现为:拜赖青霉>丛枝菌根>复合菌株>枯草芽孢杆菌>CK;与CK相比,4种微生物菌剂-化肥配施均可促进柠檬苗的生长,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及矿质元素含量,其中,拜赖青霉-化肥配施效果最佳。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鲜菜消费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2002—2019年云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各类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蔬菜及其各类作物产量和居民鲜菜人均消费量等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粮食作物、各类非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烟叶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其他作物和蔬菜作物.云南省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与蔬菜内部各类作物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葱蒜类蔬菜、甘蓝类蔬菜和菜用豆类蔬菜.蔬菜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对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小.蔬菜内部9大作物品种中,瓜菜类蔬菜、水生蔬菜类、白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大,其他5种作物的产量与居民人均鲜菜消费量的关联度较低.为加快云南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业区域布局、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蔬菜播种面积、挖掘地方特色培育高品质蔬菜等对策建议.


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10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自主栽水稻品种上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z、Piz-5、Pita、Pi5、Pi9和Pita-2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沧源县陆稻地方品种的5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k-h、Piz-t、Pib、Pi5、Pi9、Pi12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i、Pik-h、Piz-t、Pib、Pish、Pi1、Pi5、Pi9、Pi12、Pik-m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在稻瘟病菌致病性相似系数为0.45时,将不同来源的108个稻瘟病菌株划分为2个谱系.[结论]持有Pi5和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临沧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离自临沧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而来自沧源县和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上的菌株致病性分化相对较小.


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经济性状与繁殖力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经济性状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溴虫腈在蚕桑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个家蚕品系(p50和QBA)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mg/L溴虫腈处理新鲜桑叶并晾干叶面水分后连续饲喂其5龄幼蚕1 d(处理1)、3 d(处理2)、5 d(处理3)、7 d(处理4)至上簇结茧,以相同时间饲喂等量清水处理桑叶为对照(CK),研究其5龄幼蚕存活率、结茧率、化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以及雌雄蛾羽化率、单雌蛾产卵数和受精卵率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2个家蚕品系5龄幼蚕存活率、结茧率和化蛹率分别为91.11%~98.89%/94.44%~98.89%、80.42%~100.00%/90.64%~100.00%和57.60%~100.00%/78.00%~100.00%;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p50和QBA雌/雄蚕各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重呈下降趋势,雌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分别为0.84~1.29 g/1.31~1.69 g、0.09~0.15 g/0.26~0.33 g、10.70%~11.66%/19.26%~19.97%和0.74~1.14 g/1.05~1.36 g,雄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分别为0.64~0.97 g/1.09~1.35 g、0.09~0.14 g/0.26~0.30 g、13.49%~14.86%/22.50%~24.11%和0.55~0.83 g/0.83~1.05 g, QBA雌/雄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重均大于p50;2个家蚕品系的雌蛾和雄蛾羽化率随着饲喂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处理雌蛾羽化率低于雄蛾,在已羽化的各处理中,p50和QBA的雌蛾羽化率分别为59.84%~98.15%和40.67%~97.22%,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2和处理3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雄蛾羽化率分别为67.22%~100.00%和28.25%~98.15%,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3和处理4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在已羽化的各处理中,p50和QBA各处理单雌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304~430粒和298~545粒,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2和处理3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各处理受精卵率分别为95.30%~96.16%和88.14%~95.08%,与CK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溴虫腈对家蚕具有一定的慢性累积毒性,且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的经济性状和繁殖力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云南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 688 bp,包含37个基因和1个A+T丰富区,基因重叠区域共7处,基因间隔区域共21处,基因片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插入和缺失。基因组拥有鳞翅目昆虫典型mtDNA的基因组成和顺序,A+T含量高达81.40%;基因组AT偏度为正值。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南野桑蚕同家蚕和中国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云南野桑蚕起源于中国北方野桑蚕。


经典名方中白扁豆的本草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白扁豆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炮制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扁豆、白扁豆为正名,其命名多源于其形态、色泽;历代所用主流基原为豆科植物扁豆Lablab purpureus,药用部位主要为白色成熟种子,宋代增加了扁豆叶、明代增加了扁豆花药用;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为江苏苏州、浙江等地,现主产于云南楚雄、新平,四川攀枝花等地;白扁豆传统品质评价以个大,粒实,饱满,色白者为佳;历代本草记载的主流采收时间为农历八月至九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其豆荚,并取出种子晒干;古代主流炮制方法主要有种子连皮炒后研碎使用,亦有浸后去皮生用。基于以上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所用白扁豆选取扁豆L. purpureus开白花植株的种子或花,原方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白扁豆的干燥生品或干花入药。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白扁豆 基原 药用部位 品质评价 中药炮制 本草考证


川西南凤仙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川西南5个地区(峨眉山市、洪雅县、宝兴县、盐源县和盐边县)凤仙花属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在对其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收集凤仙花属植物22种,分布在海拔700~2 600 m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于海拔1 400~2 600 m地区,占本次调查总数的68.0%;且多生长在山间路旁、草丛、林下湿地等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株高20~140 cm;花色有白色、紫色、黄色、粉色等,以黄色为主,占本次调查总数的54.0%;叶长1.85~14.95 cm,叶宽1.32~4.64 cm,叶面积2.55~33.79 cm~2;种子直径1.87~5.00 mm,千粒重0.840~8.578 g;综合分析,可将22种凤仙花分为3个等级:Ⅰ级(>3.5分)有9种,可优先大面积开发应用,Ⅱ级(3.0~3.5分)有3种,可适度推广应用,Ⅲ级(<3.0分)有10种,可小范围或暂不开发应用。综上所述,川西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艳丽、观赏价值高等特点。
关键词: 川西南 凤仙花属植物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层次分析法


‘彩云红梨’开花坐果特性及提高坐果率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引自新西兰的‘彩云红梨’新品种坐果率低、丰产困难这一生产问题,开展了开花坐果特性、落花落果规律和提高坐果率技术研究,旨在揭示坐果率低的原因、找到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连续2年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彩云红梨’初花期在3月10日左右,盛花期在3月13日左右,花期持续11~12 d;平均每花序有9朵花;落花落果现象以落花为主,有2个高峰,盛花后6~8 d出现第1次高峰,第2次高峰出现在第1次高峰后6 d;‘彩云红梨’有花粉,自花授粉不结实,自然坐果率仅为1.70%。不能授粉受精和花芽质量差、花量大造成的花器官发育不良、树体营养不足是导致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雪花梨’‘鸭梨’‘红香酥’‘黄冠’4个品种授粉‘彩云红梨’,花序坐果率分别为95.13%、86.73%、89.69%、89.20%,花朵坐果率分别为84.09%、69.27%、81.56%、79.83%。其中,‘雪花梨’显著提高了坐果率且综合评价果实品质最佳。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100 mg/L GA3、20 mg/L NAA和营养元素0.50%尿素、0.50%磷酸二氢钾花序坐果率分别为74.03%、50.83%、51.35%、37.37%,花朵坐果率分别为45.69%、25.32%、28.37%、18.23%,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坐果率。其中,喷施GA3和尿素提高坐果率效果较好,且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
关键词: ‘彩云红梨’ 坐果率 开花坐果 人工授粉 植物生长调节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