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20个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以20个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选用7对多态性丰富、品种区分率高、易统计的ISSR引物对茶树良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110条带,其中多态带93个,多态条带比例为84.54%,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417,品种相似性系数在0.574~0.854之间,其中引物UBC835,ISSR2不仅多态性丰富,且单个引物就可区分所有品种,是最有效的核心引物;7对核心引物两两组合的效率分析表明,UBC835/UBC811、ISSR2/UBC835和UBC835/ISSR3是高效引物组合,可以完全有效区分所有品种,且品种相似性系数较低;同时使用15个地方品种验证3个高效引物组合,结果表明,UBC835/ISSR2是最佳引物组合,不仅能有效区分所有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而且能将云南无性系良种与15个地方品种最有效地区分开。使用品种的国家地区代码、育种单位英文缩写、核心引物名称和分子数据组成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DNA指纹图谱,不仅包含了品种的重要信息,而且其中的分子数据可用作茶树品种的真伪鉴定和遗传关系分析,为茶树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 ISSR DNA 指纹图谱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坡地果园灌溉覆盖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坡地青枣果园设置裸地漫灌,直沟和目字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生物覆盖漫灌以及直沟埋草沟灌加地面秸秆覆盖等6种灌水覆盖实验,研究干热河谷坡地果园覆盖灌水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土壤保水、蓄水能力表现为覆盖漫灌高于开沟埋草沟灌,显著高于裸地漫灌。灌溉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则表现为:目字沟、直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生物覆盖漫灌>裸地漫灌。直沟埋草沟灌加地面秸秆覆盖处理的灌水次数最少,灌水量不到裸地漫灌对照的28.6%,灌溉水利用率是对照的6.7倍。节水效果依此表现为:直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覆盖目字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覆盖漫灌>直沟埋草沟灌≥地面生物覆盖漫灌裸地漫灌(CK)。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直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覆盖处理,其次是目字沟埋草沟灌,纯效益分别是裸地漫灌的2.36倍和2.16倍,产投比是对照的1.9倍和1.8倍。结果说明,在干热河谷燥红土果园,开沟埋草沟灌,地面覆盖,使灌溉水渗透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蒸散损失,提高土壤的保蓄水能力,能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果园经济效益。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青枣果园 灌溉 覆盖 抗旱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国际通用的土著知识调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现状。结果表明,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农作物资源的传统习惯用法、医疗保健用法和宗教用法,采食野生蔬菜、野生果实和野生食用菌等,以及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识别与利用。通过对22个布朗族村的调查,获得新的作物种质资源290份,采集到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信息70余条,初步掌握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现状,发现作物遗传资源正在减少,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悄然演变的事实,并针对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遗忘丢失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关键词: 布朗族 作物遗传资源 土著知识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海棠~(60)Co-γ射线照射诱变效应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秋海棠属的5个种进行了60Co-γ射线照射诱变研究。结果表明,秋海棠的半致死剂量在10~20 Gy之间。60Co-γ射线照射秋海棠容易造成植株普遍的矮化,茎变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部分叶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照射易延迟植株的花期,辐射的剂量越高,花期越晚。60Co-γ射线照射有利于发生较多形态的观叶秋海棠植株变异,在诱变育种中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秋海棠 60Co-γ射线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隶属函数法鉴定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的抗旱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水分胁迫条件下,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研究58份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后代,分析其单株产量、主花序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与抗旱性显著相关,而角粒数和千粒重与抗旱性关联性较弱。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材料主花序的三个性状,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千粒重,在强抗、较抗、不抗材料间的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且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在50%以上,其中主花序籽粒的含油量及千粒重升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利用水分胁迫下三个性状的差异变化可对抗旱油菜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筛选,获得2007M004、2007M018和2007M027三份平均隶属函数值≥0.413的抗旱材料。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抗旱鉴定 主花序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云南黄连中有效生物碱含量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采收季节云南黄连根茎、须根、叶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云南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7个不同采收时间段云黄连根茎、须根、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得出有效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须根次之,叶片最低;有效成分在药用部位根茎中的含量在10月及11月最高,云南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11月的结论。

关键词: 云南黄连 采收时间 生物碱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环境对‘薇安’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露地、屋后背阴处和遮荫塑料大棚等3种不同光照环境对大花铁线莲品种‘薇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露地和遮荫塑料大棚的栽培植株相比,生长在屋后背阴处的植株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饱和光合速率(P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这与该生长环境具有合适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密切相关。‘薇安’铁线莲主要通过比叶质量(LMA)、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呼吸速率(Rd)的改变来适应栽培环境的变化,而叶绿素、叶氮含量及叶氮在光合器官中的分配等在其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作用较小。

关键词: 铁线莲 光照环境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taliensis)和厚轴茶(C.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gymnogyna)。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材料苗期抗旱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异显示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本地芥菜型油菜文山大脚黄(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花油5号(父本)杂交F1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中分离出双主茎材料,其田间表现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七叶期甘蓝型油菜双主茎材料在干旱和对照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共筛选了512对引物组合,获得56个干旱诱导上调表达的差异片段。对36个大于100 bp的片段克隆测序、同源比对、结果归并为30个非重复的TDFs,对已知功能的18个TDFs功能预测表明这些片段参与了细胞形态建成与降解、代谢、能量、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蛋白质结合、运输途径等相关过程。本试验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于了解油菜苗期抗旱性形成的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主茎 抗旱 差异表达 cDNA-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适于高效抗性育种的茶树亲本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低温处理试验等方法,对105份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和抗虫性鉴定,筛选出11份抗性表现较好的资源,其中抗寒性较强的资源有‘86-8-1’、‘86-9-12’、‘86-12-7’、‘86-6-9’、‘河头白尖毛茶’和‘弄岛黑茶’等6份,抗假小绿叶蝉虫性较强的资源有‘马鞍山大叶茶’、‘昌选2’和‘中叶2号’3份,抗咖啡小爪螨虫性较强的资源有‘基诺大叶茶’和‘丫口小茶’2份,抗根结线虫性较强的资源有‘84-1-1’和‘曼喷龙大叶茶’2份。这些抗性资源既可直接用于推广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为推动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云南 茶树种质 抗性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