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云南铁壳麦穗发芽抗性及成因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云南铁壳麦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收获后保存于-20℃和常温下的云南铁壳麦为材料,研究了其穗发芽抗性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因素。结果表明,32份云南铁壳麦平均穗发芽率为14.3%,穗发芽度为6.01%,具有很强的穗发芽抗性;整粒平均发芽率为24.3%,发芽指数为21.8%,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其中有3份铁壳麦休眠性较弱,2份在常温保存3个月后发芽率依然低于50%,休眠期较长。半粒的平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40.2%和28.7%,推测休眠性与种皮以及种子内的抑制物质有关。在颖壳+籽粒发芽实验中,-20℃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为11.8%,发芽指数为9.4%,说明颖壳浸出液对籽粒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温下保存材料的平均发芽率在第1、第3、第5和第7天分别为27.4%、7.5%、1.9%和0.6%,8 d后仍有34.1%的籽粒未能发芽,说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颖壳中抑制物质的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加,抑制作用加强。从抑制率来看,种皮抑制率>颖壳机械抑制率>颖壳浸出物抑制率,表明云南铁壳麦的穗发芽抗性主要来自于种子的强休眠性,颖壳的机械作用和浸出物的抑制作用也是主要的形成因素。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穗发芽 形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百合幼苗耐寒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百合3个野生种和8个商业品种组织培养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胁迫,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类(SOD,CAT,POD)活性,研究其耐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供试百合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类活性逐渐增强,丙二醛含量变化随不同百合品种而有所不同。综合分析表明,3个野生种和8个商业品种的耐寒性依次为玫红百合>兰州百合>淡黄花百合>查理>回归线>王室之夏>黄天霸>雷山1号>白狐狸>皇族>埃及。该研究为选择百合露地栽培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及筛选培育耐寒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百合 耐寒性 相对电导率 抗氧化酶类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核丝核菌融合群AG-R的分离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自成都、德宏、广西芋头球根上分离到丝核菌,经融合反应、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该分离菌株属于双核丝核菌中的AG-R群。分离菌株对白菜幼苗有较强的致病力。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分离频率很高,从芋头球根外观上看,丝核菌对它没造成危害,植株生长正常。国内尚未见从芋头球根中能分离到丝核菌AG-R的研究报道。

关键词: 芋头 丝核菌 AG-R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至2009年对云南省普米族较集中的玉龙、宁蒗、兰坪、维西4个县的18个乡(镇)32个村与普米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284份。本文对当地农业植物资源现状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4个调查县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普米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云南 普米族地区 农业植物资源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土壤铅背景值下大叶茶种群对铅的吸收积累特征及其遗传分化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背景值的云南大叶茶主产区,分析了11个大叶茶种群所在地的土壤Pb含量,相应各种群的老、嫩叶Pb含量和富集系数,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这些种群的遗传特征,以期认识不同大叶茶种群在不同Pb背景值下对Pb的吸收积累特征及其遗传分化状况。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内,大叶茶种群间土壤Pb含量、老叶和嫩叶Pb含量、富集系数差异显著,土壤有效Pb、嫩叶Pb含量分别在0.78—15.20mg/kg和2.03—7.02 mg/kg之间,嫩叶Pb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0.001—0.24;种群内差异小,例如P6种群内嫩叶Pb含量在2.82—2.84 mg/kg之间,嫩叶Pb富集系数变幅为0.09—0.10。(2)筛选的10个ISSR引物扩增出81条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5.25%;Shannon's指数(I)估算出种群间的变异为34.28%,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出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11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显示种群间变异占35.37%(P<0.001),表明不同种群的大叶茶出现了遗传分化。(3)UPGMA聚类分析发现,11个种群可分为5个类群,对Pb吸收累积能力高的与能力低的种群在聚类分析中存在明显分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Pb含量与PPB、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3,-0.786,-0.581(P<0.05),土壤有效Pb含量与大叶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程度不同呈负相关。讨论分析认为,在土壤Pb高背景值条件下,部分大叶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不同种群对Pb的吸收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种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对低铅富集的遗传分化现象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遴选拒吸收污染物的洁净种质、在污染条件下进行无公害生产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吸收累积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胁迫对油菜种子活力和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热胁迫下胜利油菜种子活力、幼苗质膜损伤指数、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探讨热胁迫对油菜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和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质膜损伤指数和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OD和SOD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达50℃时,活力较次高温时有所下降。

关键词: 油菜 热胁迫 种子活力 质膜损伤 MDA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bA基因对拟南芥质体转化及花粉表型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来源于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的PHB合成酶基因phbA,经PCR扩增后,将验证正确的phbA插入到烟草质体表达载体pBio3-GFP中,取代载体中的gfp,形成prrn-phbA-aadA-TpsbA-ter表达盒,得到质体表达载体pCTHBA,通过基因枪介导,用包裹有质粒pCTHBA的金粉子弹轰击拟南芥无菌苗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后获得拟南芥抗性植株12株;PCR验证初步表明,phbA已整合进拟南芥的质体基因组中;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花器官表型和花粉显微观察表明,phbA基因在拟南芥中得到表达,显现出雄性不育的性状.

关键词: phbA基因 拟南芥 质体转化 花粉表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黑穗病孢子侵染甘蔗品种NCO376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病孢子相对不容易侵染宿主材料。依据标准的浸渍组对照试验,云南开远蔗区可能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NCO376 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花月季~(60)Co γ辐照诱变育种初报

核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切花月季品种为材料,用60Co γ(30、40、50和60Gy)辐照接芽,研究辐照剂量对切花月季嫁接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嫁接成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品种对辐照的反应不一样,仅有4个品种产生了可成活的变异,品种变异率高达3.06%~8.82%;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型、花色、叶片等方面,但大多数变异不稳定,变异体之间以及变异体与原品种在株高、花色等性状上差异明显。最终,选育出了1个切花月季变异新品种。

关键词: 切花月季 60Co γ射线 辐照 育种

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为云木香GAP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施用量、追肥量和采收期4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因子和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木香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20cm×30cm;底肥最优施用量为30000kg/hm2,复合肥450kg/hm2;追肥最优施用方法为复合肥450kg/hm2+尿素300kg/hm2混合施用;次年10—11月采挖有利于提高云木香根茎产量。

关键词: 云木香 栽培措施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