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干旱胁迫下橡胶树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与功能解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橡胶树生长和产胶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后,提取并纯化样品叶片的总蛋白质,经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胶图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与对照样品相比,干旱胁迫10d和15d的橡胶树叶片蛋白中共存在38个差异表达蛋白点。采用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和功能注释,依照功能分类,这些蛋白主要参与胁迫应激响应、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定位等生物学过程。

关键词: 橡胶树 干旱胁迫 蛋白质组学 2-DE MALDI-TOF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云南地方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外引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云南地方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V组配成45个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鉴定,研究了8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72、M4-11、966、M4-6、屏建155的一般配合力(GCA)较高,自交系TF97R-231、CML295-10的综合性状较差;组合M4-6×CML172、966×CML172等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对株高等4个性状宜早代选择,对穗粗等3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用云南省的地方种质与外来种质组配,易获得较强杂种优势。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一般配合力(GCA) 特殊配合力(SC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对2年5点12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碾磨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碾磨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其稳定性顺序为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综合考虑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及其稳定性,云粳优14号、滇元1号、云粳18号和滇元2号的碾磨品质和稳定性好,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的碾磨品质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 粳稻 碾磨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在土壤水势变化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抽穗期之前蚕豆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大麦快,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大麦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蚕豆快。这证明大麦抽穗期之前土壤水分是从大麦向蚕豆迁移,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土壤水分是从蚕豆向大麦迁移。大麦/蚕豆间作中的大麦除了在苗期前期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弱于单作大麦外,其余生育期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相比存在着对土壤水分更为强烈的竞争。

关键词: 大麦 蚕豆 间作 单作 土壤水势 土壤水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德宏、保山、大理、昆明、曲靖、昭通6个地州12个市(县)的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明确的标样有72份,涵盖54个寄主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本研究共监测到18个小种或致病类型,分别是条中17、条中18、条中21、洛10-6、条中31、条中32、Hybrid 46致病类群(Hy-5、Hy-6、Hy-7、Hy-8)、水源11致病类群(水-1、水-3、水-4、水-5、水-10、水-11、水-12、水-14)。其中,条中32处于首位,出现频率为44.44%,其次为水-14,出现频率为16.67%;处于第三位的是水-4,出现频率为5.56%;第四位是Hy-8和水-11,出现频率为4.17%;这几个小种为云南本年度优势小种,是当前抗条锈育种的主要对象。其它小种和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都低于3%,为本年度次要小种。对7个抗条锈基因Yr1、Yr3、Yr3 b4 b、Yr6、Yr9、YrA、YrSu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93.01%、91.67%、55.56%、61.11%、77.78%、90.28%、93.06%,从其频率衡量,可认为这些基因已丧失抗性。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抗锈育种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I121/GPAT质粒的构建及对非洲菊转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植物抗寒性,本文构建一个植物表达载体,并对非洲菊进行转化。用已克隆的强抗冷植物兵豆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将GPAT插入表达载体pB I121质粒取代该质粒上原有的GUS基因,并用PCR和酶切进行鉴定。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质粒转化到非洲菊中。结果表明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同时对非洲菊高效转化体系进行探索,获得卡那霉素抗性苗7苗。

关键词: 甘油-3-磷酸转酰酶(GPAT) 构建 转化 非洲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的实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CSCD

摘要: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参与式方法,开展生态村建设。实践证明: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提高农户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加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提高农村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小新村流域 生态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组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及种间杂交研究简报

2009 CSCD

摘要:采用固体培养基法测定茶组植物10个茶种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10个茶种的花粉发芽率在9.2%-79.1%之间,其中,野生型茶树花粉平均发芽率为34.2%,栽培型茶树花粉平均发芽率为75.8%,各茶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显著差异。野生型茶树与栽培型茶树8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在4.4%-22.5%之间,结果表明,以花粉生活力高的栽培型茶树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高于野生型茶树为父本的杂交组合。

关键词: 茶组 花粉生活力 种间杂交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关键词: 性连锁平衡致死 雄蚕品种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烟叶及其生产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内外有机烟叶研发、生产、产品以及有机烟叶生产体系构建作了较全面地概述;同时结合云南有机烟叶生产试验示范实践,介绍了有机烟育苗、大田栽培管理、土壤培肥、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为中国有机烟叶生产体系建立、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有机烟叶 研发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