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表型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杧果新品种-云热-5006
《中国果业信息 》 2014
摘要:"云热-5006"杧果是从"三年杧"中选育出的实生变异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果实椭圆形,成熟果皮黄色,果粉中等,果皮厚0.107 cm;果肉金黄色,平均单果重384.8 g,可食率84.9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4%,总糖含量13.09%,维生素C含量93 mg/kg,品质优.植株树势中等,树冠圆头形.嫁接后第2年少量挂果,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4.488 t,盛果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4 t以上,无大小年现象.
关键词: 每公顷产量 林木品种审定 总糖含量 可食率 平均单果重 圆头形 大小年现象 皮厚 花芽分化 干热河谷地区
杧果新品种‘云热-5006’
《果农之友 》 2014
摘要: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不耐贮运,通常采后3周即出现腐烂变软(唐婷等,2009),致使杧果产区产品滞销。近年来杧果加工企业不断增加,需要高产稳产、出汁率高、商品性好的品种。实生选种是杧果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手段,占目前国内外栽培品种的80%以上(Lakshminarayana,1980)。1985年在永德县勐底农场‘三年杧’种植区发现(380)
杧果新品种‘云热–5007’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热–5007’是从‘红象牙’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中等;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14.8 g,成熟果实果皮向阳面粉红色,背阴面黄绿色,果肉金黄色;可食率82.2%,可溶性固形物13.4%,总糖17.3%,维生素C 0.149 mg·g-1,果汁丰富,味甜;纤维含量中等,加工性好,丰产、稳产性好。
云南芒果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系统阐述了云南芒果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云南芒果产业规划布局,将云南芒果产业区域划分为低海拔种植带、中海拔种植带及高海拔种植带,并对不同海拔种植带进行了品种布局,同时对产业发展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
云南水稻条纹病毒致病性分化及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年来,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云南滇西及滇中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采用生物学接种方法开展了云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RSV致病性分化分析。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粳稻品种对RSV表现为高感,而籼稻品种则多表现为抗病或免疫。采自重病区的5个RSV分离物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分化不明显,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小麦和玉米等的侵染差异,为此可以将5个RSV分离物分为3组,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致病性最强为楚雄分离物,其次为保山、大理、禄劝分离物,致病性最弱为陆良分离物。
芒果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研究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在2009~2011年间,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路江镇省农科院热经所试验基地和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双虹桥芒果园为试验地点,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发病规律研究,并选择4种药剂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芒果茶黄蓟马在保山每年发生10~12代,2~4月是发生高峰期。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4在5%显著水平下差异显著;在5%显著水平下,处理3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1、2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极显著水平下,处理1、2、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处理4与处理1、2、3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芒果茶黄蓟马在云南保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同时筛选出对芒果茶黄蓟马有一定防治效果的杀虫剂,为果农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