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在双江县亥公村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进行采样并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筛选出决定区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的差异性内含物质。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将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藤条大树茶和藤条小树茶,另一类为台地茶和放养型茶。所有内含物质中水浸出物占比最高,茶多酚占比第二,其次为儿茶素。各氨基酸组分中,茶氨酸占比最高,其他均在1%以下。磷酸丝氨酸、天冬酰胺等更能代表藤条小树茶和藤条大树茶的特征。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更能代表台地茶和放养型茶特征。通过对藤条小树茶、藤条大树茶、放养型茶、台地茶4种树体管理模式茶叶内含物质进行分析,能够明显区分不同树体管理模式茶叶特征。
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24
摘要:茶饼病是一种茶树上重要的芽叶病害。为了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安全有效药剂,选用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7 d,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的防效分别为93.48%、93.62%、85.17%、90.18%,而1.5%多抗霉素水剂对茶饼病的总体防效相对较差,所有供试药剂处理均对茶树生长安全。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对茶饼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推广轮换使用。
叉角厉蝽对茶谷蛾幼虫捕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幼虫的捕食行为特性,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龄期叉角厉蝽若虫对茶谷蛾幼虫的搜索和捕食效率.结果表明,叉角厉蝽若虫通过触角摆动搜索猎物,捕杀和取食工具为其喙部可伸缩的口针,对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具有龄期选择性,高龄叉角厉蝽若虫的捕食效率更高.其中,5龄叉角厉蝽若虫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率最高,平均5 min左右能搜索到猎物,13 min左右能刺吸成功并开始取食,45~60 min能吸干1头幼虫;二者密度对其捕食能力具有干扰作用.
关键词: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捕食行为
不同生物农药对茶谷蛾三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适合防治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生物农药,采用浸叶法,选用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种生物农药对茶谷蛾3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统计24、48、72、96 h后茶谷蛾死亡虫数,计算药剂不同处理下,茶谷蛾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LC50、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5种生物药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均有毒杀效果,500倍稀释液处理下,72~96 h其毒杀活性大小表现为苜核·苏云菌>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推荐苏云金杆菌、苜核·苏云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下一步田间药效验证首选药剂.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浸叶法 毒力测定
茶谷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生物安全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e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害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不同虫龄茶谷蛾都有捕食作用,总体呈现出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高龄幼虫,成蝽对高龄幼虫的捕食量大于低龄幼虫;对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对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30.2886),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8.6588头)。对不同虫龄茶谷蛾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了叉角厉蝽密度、不同虫龄茶谷蛾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该蝽的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田间控害试验表明:4~5龄若蝽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5~6龄幼虫,在第7 d时,对1~2龄幼虫的防效达42%;成蝽对3~4龄幼虫的防效较好,在第7 d时达到47%。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中国森林病虫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 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 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 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 5龄若虫对 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 5龄若虫对茶谷蛾 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 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 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4种化学杀虫剂对茶谷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h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毒力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24~72h时,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5%茚虫威乳油(EC)>15%唑虫酰胺SC>24%虫螨腈SC;96h时,6%乙基多杀菌素SC>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15%唑虫酰胺SC.6%乙基多杀菌素SC与15%茚虫威EC具有较强毒杀力及速效性,可作为应急防治茶谷蛾的推荐药剂;24%虫螨腈SC发挥作用较缓,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区茶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 茶谷蛾 乙基多杀菌素 茚虫威 唑虫酰胺 虫螨腈 室内毒力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小贯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的诱集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016—2021年田间定点调查,研究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全年大多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少数年份仅有一个高峰,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占比少于若虫;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发生规律 黄板 悬挂朝向 诱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