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间作(模糊匹配)
44条记录
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关键词: 间作 云南 芒果园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营养元素 变化 新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效益分析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通过对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净作玉米、净作马铃薯、净作大豆5种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虽然间作时单一作物的产量、产值比净作时降低,但综合产量提高。通过调整搭配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从而获得各种作物的丰收。在作物搭配时应以其中一种作物为主,另一种作物为辅,不能同时并重。马铃薯间作玉米以马铃薯为主,玉米间作大豆时以玉米为主,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关键词: 作物 间作 栽培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间作 茶园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间作 茶树新梢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将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间作 茶树新梢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中国糖料 2009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甘蔗间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间作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对甘蔗病虫草害的控制,提出我国甘蔗间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甘蔗 间作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在土壤水势变化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抽穗期之前蚕豆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大麦快,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大麦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蚕豆快。这证明大麦抽穗期之前土壤水分是从大麦向蚕豆迁移,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土壤水分是从蚕豆向大麦迁移。大麦/蚕豆间作中的大麦除了在苗期前期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弱于单作大麦外,其余生育期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相比存在着对土壤水分更为强烈的竞争。

关键词: 大麦 蚕豆 间作 单作 土壤水势 土壤水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关键词: 小麦 大麦 蚕豆 间作 单作 耗水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中小麦和蚕豆、间作与单作在土壤水势变化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中,除小麦苗期外,其它生育期小麦土壤水势下降速度都快于蚕豆,而且在小麦孕穗期下降速度最快,这证明土壤水分除小麦苗期外,其它生育期都由蚕豆向小麦迁移,而且迁移速度在小麦孕穗期最快。间作小麦和单作小麦相比,除小麦苗期前期,间作小麦与蚕豆对土壤水分的竞争较弱,其它生育期间作小麦与蚕豆对土壤水分的竞争都比较激烈。

关键词: 小麦 蚕豆 间作 土壤水势 土壤水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