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磷吸收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控制生命过程的重要元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低磷常导致一些植物发生适应性变化。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 Franch.)对低磷土壤环境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广泛分布并正常生长于贫瘠的低磷红壤上,研究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生长和磷吸收量影响,对揭示云南松的低磷适应机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试验所用培养云南松幼苗的种子采集自云南省通海县秀山森林公园内的健壮云南松林。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源对云南松幼苗茎高、主根长、生物量、根冠比、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磷源处理间云南松幼苗茎高(F=2.352,P=0.067)、主根长(F=1.775,P=0.151)、茎叶生物量(F=1.359,P=0.269)、根系生物量(F=2.807,P=0.035)和总生物量(F=1.017,P=0.427)几个参数并没有表现出实质性差异,云南松幼苗生长在不同磷源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2)不同磷源处理下云南松幼苗根冠比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磷源KH2PO4>钙磷Ca3(PO4)2>铝磷AlPO4>无磷CK>铁磷FePO4.4H2O,幼苗体内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普通磷源KH2PO4>铁磷FePO.44H2O>铝磷AlPO4>钙磷Ca3(PO4)2>无磷CK;(3)普通磷源比其它磷源更能够被云南松幼苗吸收利用;(4)云南松幼苗地下部分磷含量始终比地上部分磷含量高。


固相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土壤和蔬菜中三唑酮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固相萃取分离,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及蔬菜中三唑酮的残留量。试样用乙腈提取,所得提取液在80℃吹氮至近干,并加正己烷2 mL溶解残渣。此溶液流经填充酸性氧化铝的固相萃取小柱,用正己烷-丙酮(2+1)混合溶剂淋洗小柱,使土壤样品中存在的硫磺与需测定的三唑酮分离。用正己烷-丙酮(1+3)混合溶剂将三唑酮从小柱上解吸洗下,所得洗出液蒸发浓缩,用正己烷定容为5.0 mL供GC-MS分析用。测定中用三唑酮标准溶液制备浓度范围在0.006~1.44 mg.L-1之间的标准曲线。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01 mg.kg-1。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及精密度作了试验,测得其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n=5)依次在84%~92%及1.93%~4.04%之间。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酸性氧化铝 硫 三唑酮 土壤 蔬菜


氮磷钾硼配施对油菜泌蜜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中熟品种油菜泌蜜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的泌蜜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素和钾素是影响油菜泌蜜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油菜泌蜜量的最佳施肥方案N150 kg/hm2、P2O5126 kg/hm2、K2O157.5 kg/hm2和H3BO37.5 kg/hm2。


一种经济高效的用Silica提取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生物技术通讯 》 2007
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批量提取质粒DNA的目的,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高效的质粒提取方法。方法:以pUC18、pET28b、pCAMBIA1304等3种质粒为材料,分别采用silica法和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通过质粒DNA浓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电泳分析和Hind Ⅲ酶切鉴定,对两种质粒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对silica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进行大批量重组子的提取和验证。结果:silica法和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效果相当,都可进行后续实验,但silica法具有经济、高效、无毒的优势。结论:silica法是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质粒提取方法,可用于批量质粒DNA提取。


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生态类型的6个主栽品种和组合,分别在热带(IRRI)和亚热带(云南涛源)不同生态区研究了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运转和生理效率。结果表明,涛源比IRRI平均产量高49%,总氮量高25%,吸氮量差异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在涛源水稻营养生长期吸氮量高达62%,而IRRI较低,仅42%。在涛源开花期叶氮的运转率高达71.0%。涛源的氮生理效率比IRRI高20%。每100 kg产量需氮量,涛源为1.80 kg,而IRRI为2.15 kg。产量与氮生理效率呈正相关。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磷酸盐中砷和锑
《光谱实验室 》 2005 CSCD
摘要:采用盐酸溶解三聚磷酸钠、磷酸氢钙试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砷和锑,对仪器条件、盐酸、预还原剂、还原剂用量、共存离子干扰进行了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砷为6.3ng·g-1,锑为6.8ng·g-1,砷的测定精密度为1.14%—5.42%,回收率为99.4%—103.5%,锑的测定精密度为1.25%—1.77%,回收率为98.0%—101.9%。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磷酸盐 砷 锑


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云南环境科学 》 2003
摘要:2001年6月至9月分别对流域内晋宁、呈贡、西山、官渡和嵩明调查了365家农户有关化肥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每年从种植业流失的化肥中纯氮(N)达2575t,纯磷(P)达218t,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氮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7-20倍。菜地年每公顷流失氮204kg,水田的氮流失量最低,平均每公顷每年流失10kg。磷的流失也以蔬菜、花卉地为最高,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9-10倍。研究结果证明,大量的氮、磷化肥施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滇池是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滇池流域的种植面积将会逐年扩大,因氮、磷化肥的施用面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将会不断加大。为了实现减少氮、磷化肥对滇池的污染,应积极推广精确施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依法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