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hosphorus(模糊匹配)
40条记录
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磷含量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氮磷比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土壤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磷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磷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磷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酸角 光合参数 光响应曲线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吸收量(P<0.05).与未施肥对比,施(施纯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量和孔颖草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施纯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3种牧草 生长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调控剂与肥配施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及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为稻米Cd污染阻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调控剂T1(纳米活性炭+钾钙镁肥)、T2(火山石+钙镁磷肥)和Si(叶面肥)单一及组合共5种不同调控措施(T1、T2、Si、T1+Si、T2+Si)对云南个旧矿区稻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对稻米镉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调控措施均能提高土壤pH,T2处理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0.80个单位;调控剂处理后,土壤酸可提取态Cd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残渣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1+Si处理对土壤酸可提取态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降低了31.6%。经调控措施处理后水稻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合调控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调控措施,T1+Si、T2+Si组合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27.2%、29.7%。不同处理水稻根系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茎叶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糙米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其中T1+Si处理糙米中Cd含量较对照降低45.3%。【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钾钙镁肥基施以及在水稻灌浆期和抽穗期分别喷施叶面肥不仅可以有效修复个旧矿区镉污染土壤,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糙米中镉的含量,提高矿区稻米安全质量。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调控剂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养分添加是牧草生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探讨施用对豆科牧草生长生产特征及地上—地下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方法】以优良豆科牧草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计正常施及不施对比试验,探讨对干热河谷条件下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施促使5个柱花草品种平均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增加柱花草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表明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的促生效果明显;伴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柱花草根冠比减小,表明施导致柱花草对地下的资源分配减少。(2)5个柱花草品种在土壤正常施及不施条件下,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即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土壤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模式,表明柱花草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相较而言,热研7号柱花草及热研13号柱花草对的施用较为敏感,为非低耐受品种。(3)干热河谷气候施、不施条件下,品种水平柱花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但整体水平呈现为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满足ln Umass=ln1.555+0.510ln Bmass,造成生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品种的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柱花草具有在正常施和不施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生长模式的适应能力,正常施和不施对柱花草品种间差异的影响大于对品种内的影响;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种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因而添加可作为干热河谷柱花草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在生产中应对不同的柱花草品种进行筛选,同时设置相异的施栽培措施。

关键词: 养分策略 柱花草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典型稻油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生物炭(玉米秸秆制备)、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对我国稻油轮作模式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包括常规施用化肥(NPK)、生物炭与化肥配施(NPK+C)、生物炭与化肥减半配施(1/2NPK+C)、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NPK+S)四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作物产量、吸量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磷、田面水总磷、可溶性总磷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直接施用玉米秸秆对土壤、作物和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和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水稻和油菜产量,但对水稻季田面水浓度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条件下减施化肥,短期内未造成水稻和油菜减产,却降低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TDP)浓度;各处理水稻季田面水TP和TDP浓度在栽秧后第1 d内达到峰值,4~5 d内浓度迅速降低,7 d之后浓度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田面水TP下降64.2%~79.1%,TDP下降63.1%~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为降低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可以考虑在水稻季施用生物炭的条件下减施化肥,并且在水稻栽秧后7 d内控制田面水外流。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秸秆 稻油轮作 田面水

不同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对直缘乌头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和磷肥不同梯度施肥水平对直缘乌头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研究有机肥和磷肥对直缘乌头块根商品产量、苗块根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直缘乌头商品块根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施用量高于2 00kg/667m2对苗块根的产生没有显著差异,在中等以下的土壤肥力条件下,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3 00kg/667m2。直缘乌头栽培对磷肥较为敏感,过量磷肥易对商品块根的生长可产生肥害,磷肥最佳施用量为30kg/667m2。结论: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磷肥可显著提高直缘乌头产量。

关键词: 直缘乌头 有机肥 磷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磷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对玉米籽粒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施120 kg/hm2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到玉米籽粒理论最高产量的磷肥施用量为181.8 kg/hm2;土壤无机态(Olsen-P、Ca Cl2-P)含量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施用量对玉米籽粒及地上部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玉米对磷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磷肥 产量 土壤无机磷 磷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根对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间作红壤磷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菌根对间作红壤磷素迁移削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径流模拟试验,选取1.6 m×20 m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设置单作玉米、大豆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能够抑制真菌生长的苯菌灵)和不抑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大豆处理下,抑菌处理增加了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无论种植模式如何,抑菌处理均降低了植株根际的菌丝密度,且不同程度降低了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的含量。另外,除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外,未抑菌处理增加了≥0.25~2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且土壤总球囊霉素含量以坡地上部较高。在抑菌处理下,间作处理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在未抑菌处理下,与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降低了径流水中总磷浓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总之,所有处理中,间作—未抑菌处理的径流水中总磷浓度最低,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的根际菌丝密度最高,未抑菌—单作大豆处理的总球囊霉素显著较高。

关键词: 菌根 菌丝密度 总球囊霉素(TG)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及可溶性有机碳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反应土壤被干扰程度的重要灵敏性指标,通过设置相同有机碳施用量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添加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和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化肥和生物碳、玉米秸秆、鲜牛粪或松针配施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no fertilization,CK)和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和单施化肥平均高23.52%和12.66%(MBC)、42.68%和24.02%(MBN)、14.70%和9.99%(DOC)、22.32%和21.79%(DON)。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处理中,化肥+鲜牛粪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最高,比CK高26.20%(MBC)、49.54%(MBN)、19.29%(DOC)和32.81%(DON),其次是化肥+生物碳或化肥+玉米秸秆处理,而化肥+松针处理最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308.87 mg/kg)小于微生物量碳(474.71 mg/kg),而可溶性有机质量分数(53.07 mg/kg)要大于微生物量(34.79 mg/kg)。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显著降低MBC/MBN和DOC/DON,降低率分别为24.57%和7.71%。MBC和DOC、MBN和DON随着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total nitrogen,TN)的增加呈显著线性增加。MBC、MBN、DOC、DON、DOC+MBC和DON+MB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相关程度看,DOC+MBC和DON+MBN较MBC、DOC、MBN、DON更能反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和库的变化,成为评价土壤肥力及质量的更有效指标。结果可为提高洱海流域农田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固效果,减少土壤中素流失,保护洱海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有机物料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PAD-502对高山杜鹃素营养的快速诊断研究

西部林业科学 2014

摘要: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了不同水平下高山杜鹃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叶位的SPAD值,分析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总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第1轮和第2轮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新梢生长期第1轮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最强,而叶绿素各参数中对SPAD值影响最大的是叶绿素b的含量。在不同水平下,SPAD值及相对叶色差与单位干重的总含量具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SPAD值的变化能够反映60%的单位干重叶含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对高山杜鹃进行快速、无损的素营养诊断。

关键词: 高山杜鹃 SPAD-502 营养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