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SR标记(模糊匹配)
48条记录
云南铁壳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0对SSR引物对36个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等位变异数在1~3个,平均为1.9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0~0.50,平均为0.2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0~0.69,平均为0.38;遗传距离(GD)为0.03~0.62,平均为0.24;说明铁壳麦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约0.44处,可以将36份铁壳麦材料分为4类。其中腾冲的铁壳麦与龙陵的大河头小麦、镇康顶莨铁壳麦与永德短芒铁壳麦、双江铁壳麦2与凤庆硬壳麦1遗传距离较近,双江铁壳麦-4与其它铁壳麦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铁壳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香稻与非香稻遗传多样性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比较云南地方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检测云南的10个香稻品种、45个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结果]在云南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44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和0.43;而在云南非香稻栽培品种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1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9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7和0.58。[结论]云南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比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香稻 地方栽培稻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SSR标记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和韩国粳稻的遗传差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CSCD

摘要:采用134对SSR引物对11个云南粳稻和10个韩国粳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37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3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091-0.807,平均为0.466。韩国粳稻比云南粳稻反映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0个韩国粳稻有9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27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84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180-0.780,平均为0.482,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6-0.93,平均为0.79;11个云南粳稻有9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23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53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165-0.744,平均为0.406,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3-0.98,平均为0.85。聚类分析表明,云南和韩国粳稻的遗传差异较大,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种选育中,利用韩国粳稻拓展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和改善稻米品质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粳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种抗稻瘟病基因Pi-d(t)的SSR检测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62对云南地方核心稻种中的167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Pi-d(t)进行检测。PCR扩增产物通过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存在明显的多态,可分辨出4种带型;扩增产物在4%琼脂糖凝胶上只表现2种带型。选取17个品种(系)于温室接种致病菌系ZB13进行鉴定,确定PCR扩增片段大小(主带)约140和145 bp的水稻品种(系)不含Pi-d(t)基因,而扩增产物大小(主带)约150和155 bp的水稻品种(系)含有Pi-d(t)基因。实验明确了Pi-d(t)基因在云南地方核心稻种及其籼粳亚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抗病育种和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云南 地方稻种 SSR标记 抗稻瘟病基因Pi-d(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配合力和分子标记划分玉米白交系杂种优势群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SSR标记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划分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遗传类群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对37个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和5个国内主要自交系进行优势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从国内外所用的63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IC值高、稳定的20对玉米核心SSR引物扩增出22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87、标记索引系数MI值9.9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4;37个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可划分为5大类群13个小类群;少数的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与常见的5大杂种优势群的遗传距离较近,而大多数资源则较远,可形成多个单独的类群,云南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来自不同地区或来自同一地区不同云南糯玉米资源与5大优势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均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糯玉米 遗传多样性 遗传类群划分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研究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标记对云南常用的7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用国内外确定的63对玉米SSR核心引物中筛选的20对核心引物,共扩增出228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为0.7099、MI值8.09、I为0.5535、h为0.3745,72个玉米自交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选择的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与五大优势群标准测验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表现为四平头群(黄早四(B4))>PN种质(掖478(B20))>Reid群(B73(D19))>Lancaster群(Mo17(B2))>旅大红骨群(丹340(B6))。23.88%~61.19%的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与5大优势群标准测验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平均值0.5431,CX2和CX6与5个标准测验种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7。③SSR标记结果将72个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被划分为11个遗传类群,第Ⅱ、Ⅳ、Ⅴ、Ⅸ、Ⅹ、Ⅺ6个类群共22个自交系没有与已知的优势群标准测验种聚在一起,可能是新的优势类群,对于开发新的玉米杂优利用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亲缘关系 SSR标记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双版纳地区糯玉米品种四路糯、小黄糯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地区四路糯、小黄糯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方法】利用SSR标记,对来自西双版纳地区不同来源的四路糯、小黄糯3个地方糯玉米品种7个亚居群及1个地方爆裂玉米和1个薏苡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以黄早四和Mo17为对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用21对玉米核心SSR引物,在7个糯玉米亚居群中总共扩增出201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82,标记索引系数MI值7.9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94。(2)品种内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968~0.2216之间,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409。(3)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7个糯玉米亚居群被划分为3组;与地方爆裂玉米及2个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四路糯和小黄糯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品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品种内居群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糯玉米 SSR标记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