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倍体月季F_1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分析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SSR标记,对随机选择的94株F_1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3个纯合显性标记分别为Fv512、Fv609和305,可单独一次性鉴定全部杂种真实性;随机筛选的94株子代均为真杂种;20个SSR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有9个标记出现了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分离率45%,说明该F_1群体基于SSR位点的基因型偏分离率较高,在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时应重视偏分离标记对作图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94株F_1的遗传变异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可划分为2个大类7个亚类。
关键词: 月季 二倍体 F_1群体 杂种鉴定 SSR标记 偏分离


微卫星标记分析水稻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
《遗传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1~4不等,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和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4个指标均为过去的品种高于当前的品种,分别是(Na)为2.567>2.450,(Ne)为2.052>1.968,(H′)为0.768>0.722,(PIC)为0.469>0.439。基于60个SSR标记,过去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37,变幅为0.117~0.667,而当前6个品种间平均值为0.473,变幅为0.200~0.700。总的说来,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多样性降低,不同品种存在等位基因大小的差异程度不同。
关键词: 元阳哈尼梯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位点 水稻


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聚类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对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为生产上利用Ogura胞质不育系统选育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布于连锁群上的76对SSR标记分析79份甘蓝型油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材料间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76对SSR标记引物(每条连锁群4对SSR标记)中可筛选出38对标记;在79份材料中,38对SSR标记共扩增到123条清晰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为100~400bp;获得89个多态性位点,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68处,可将79份材料分为A、B、C、D、E5个类群,92.4%的材料可归入A、B两类,其中72.1%的恢复系材料归入A类,72.8%的不育系材料归入B类。A类和B类又可在相似系数0.74处分别分为A1、A2、A3、A4、A5、A6、A7及B1、B2、B3、B411个亚群。【结论】SSR标记可用于甘蓝型油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分类鉴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 SSR标记 聚类分析


云南铁壳麦D染色体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云南铁壳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利用分布于D染色体上的29对SSR引物对31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2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60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扩增出1~4个,平均2.1个。等位变异较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平均2.4个)和育成品种(平均2.2个)低,但较地方品种(平均1.9个)丰富;多态性信息指数变幅为0~0.639,平均为0.217;等位变异2D>5D>1D=3D>7D>4D=6D;云南铁壳麦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9,变幅在0.231~1,与人工合成麦及二倍体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与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云南铁壳麦可划分为11大类群,类群与变种和来源地都不相一致。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I.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Erianthus rockii Innovation gerplasm Hybrid progenies SSR marker


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水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元阳哈尼梯田过去种植(20世纪70年代收集于元阳县,现保存于种质库)的72个和当前种植的7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8个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和基因型多样性指标在过去与当前的品种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共有24个SSR标记的5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与当前种植的品种中存在差异,其中,有18个SSR标记的3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当前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同样,有16个SSR标记的20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当前种植的品种为0.3340,过去为0.3313,过去与当前的品种分别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203和0.174处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群。表明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多年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虽有部分等位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仍保留了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元阳哈尼梯田及其水稻地方品种是研究稻作籼粳演化的理想基地和材料。


云南铁壳麦、地方和历史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用20对SSR引物比较分析了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遗传差异.在37份云南铁壳麦、35份地方品种和30份历史品种中,分别检测到42,47和40个等位变异,每一个SSR引物分别检测到1~3,1~5和1~3个等位变异,平均分别为2.1,2.4和2.0个;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46(0~0.401),0.231(0~0.414)和0.244(0~0.495).用20对SSR引物计算了云南铁壳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群体内及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GD)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云南铁壳麦和历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地方品种,而地方品种与历史品种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云南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云南铁壳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云南小麦育种应加强更广泛的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及利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铁壳麦 地方品种 历史品种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及铁壳麦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选用20对SSR引物对37份云南铁壳麦和35份云南地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54个等位变异,每一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1~5个,平均2.7个。综合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两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铁壳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根据SSR标记数据计算云南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其结果表明云南地方小麦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从UPGMA法可将72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方的品种没有整齐地聚为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