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皮消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地皮消(Pararuellia delavayana)无菌实生苗带叶茎尖和带节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芽丛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皮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适宜外植体为带节茎段,其在MS+1.0mg·L–1 6-BA+0.5 mg·L–1 NAA+0.1 mg·L–1 KT培养基中培养17天后,约85.38%的外植体产生出分化能力较强的愈伤组织;25天后约97.55%的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芽丛;30天后不定芽分化系数可达15.38。不定芽增殖继代6次后出现玻璃化现象,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玻璃化现象加重,增殖率明显下降;采用MS和B5培养基交替使用可改善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增殖率。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生根率可达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该研究建立了地皮消无性快速繁殖体系,为保护地皮消野生资源及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云瑞系列甘蔗品种(系)的蔗糖分积累特性及成熟期分析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16
摘要:以云瑞10和云瑞11系列的21个甘蔗品种(系)进行新宿栽培试验,收集2年新植、1年宿根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的甘蔗蔗糖分及蔗汁重力纯度数据,分析该21个甘蔗品种(系)蔗糖分的变化规律和成熟情况。结果表明:在德宏蔗区,云瑞11-306、云瑞10-295、云瑞10-237、云瑞11-472、云瑞10-476、云瑞10-1072、云瑞10-669等7个材料属于早熟高糖品种(系),其中云瑞11-306、云瑞10-295为特早熟高糖种,在11月(或10月中下旬)砍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云瑞10-498、云瑞10-187、云瑞10-1277、云瑞11-314、云瑞11-312为中晚熟种,可在2月安排入榨。3级成熟材料包括云瑞10-178、云瑞10-1325、云瑞10-1277,适合安排在12月或1月开榨。


不同处理对柱花草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指纹图谱依据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综合信息,从整体层面上对物质群进行研究,克服单一成分或几个化合物对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局限性,是目前食(药)用真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技术手段,在物种和产地鉴别、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食(药)用真菌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中海拔地区珠子参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将珠子参引种到海拔1 840 m的中海拔地区进行种植,采用珠子参不同生长年限独根茎种植、不同移栽时间独根茎种植、100 mg/L GA处理独根茎种植3种方式研究珠子参根茎潜伏芽萌发习性;观察花芽分化与根茎质量、复叶数量间的相关性研究花芽分化习性;从遮阴度、出苗和倒苗时期所对应的温度、不同土壤质地3个环境因素研究影响珠子参生长发育的主要坏境因子。结果表明:珠子参一、二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发率在50%以上,潜伏芽具有低温休眠特性,10月以前种植的独根茎次年可萌发,10月以后种植的独根茎由于温度不够,第3年才能萌发,100 mg/L GA处理独根茎对解除休眠有较好的效果;珠子参花芽分化与复叶数量、第1节根茎粗度呈正相关,但与生长年限不呈相关性;珠子参出苗温度18.6℃、倒苗温度8.7℃,生长中以75%的遮阴率和腐殖土最适宜生长。珠子参在中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有不同之处,中海拔地区发展珠子参种植需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发展。


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
《生态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作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的差异,蜈蚣草As富集系数为(1.74±0.16),表现出较好的As富集植物特性,Pb富集系数为(0.42±0.05),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梁秸杆、玉米秸杆、板蓝根蔬菜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尤其是板蓝根蔬菜,富集系数为(3.19±0.46),Cd富集能力较强;在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双重作用下,高梁秸杆对土壤中As、Pb、Cd的提取效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蜈蚣草除Cd外,对土壤重金属As、Pb的提取效率与高梁相当;经公式计算,若通过种植以上4种植物将试验区土壤As、Pb、Cd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量以内,需要种植玉米和板蓝根蔬菜约100年以上,而种植高梁仅需25年。蜈蚣草对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效果明显,预计种植蜈蚣草30年可将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参试的3种可食用作物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用板蓝根蔬菜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HQ)均大于1,人体健康风险较大,不宜在试验区种植食用;食用玉米、高粱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虽小于1,但Pb和As的HQ均在0.9以上,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综合分析4种植物的修复效果、健康风险以及经济效益,高梁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引导种植较高抗性的高梁品种以及套种低累积高梁品种与蜈蚣草,可推荐作为滇南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的土地安全利用模式。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异位点,存在46种DNA单倍型和28种蛋白类型,其中DNA单倍型Pita-H1、Pita-H2、Pita-H6频率较高,三者比例分别为17.89%、29.82%、20.18%,合计67.89%,是云南的优势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频率0.46%~3.67%。携带Pita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共61个,占供试材料的27.98%,其中39个品种(占63.93%)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抗性基因在水稻各亚种和生态型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籼稻中的频率为35.06%,粳稻中为24.11%,水稻中31.03%,陆稻中21.92%,黏稻中30.77%,糯稻中18.37%。Pita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6县(市)检测到了Pita抗性基因,但南部地区频率高于其他地区,且有的县频率较高,呈小集中的特点,海拔2200m以上的7个品种未能检测到Pita抗性基因。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找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凸显优势和发展空间,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以毗邻云南的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以及"桥头堡"开放重点的东南亚国家为参比对象,定量以除香港、澳门外的全国32个省份为参比对象,共选取4类定性和6类含44项具体定量指标,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比较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比较优势系数为1.55,具有多样性、生态安全性、时差互补性3个综合比较优势。研究结果为云南以及其他高原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云南干热河谷区不同促花措施对柠檬春花果的调控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盛果期费米耐劳柠檬树为材料,研究不同促花抑梢调控方式对云南干热河谷区柠檬春花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促花抑梢处理新梢数量均低于CK,抑梢效果显著;坐果率和产量以C3处理最高,除C2处理外,其他处理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以C3处理最低,仅8.18%,除皮厚外,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重等比CK低,差异显著;C4处理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皮厚、汁重和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柠檬产量及品质,C4(喷施0.4%KH_2PO_4+0.2%PP_(333))促花调控措施较适合云南干热河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