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稻种资源表现型分布地和分布民族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分布于82个县市的1 630份中国云南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多种表现型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24份 稻种资源是具有多种表现型现象的资源,即多型性资源,多型性资源的比例为44.0%,多型性系数X为1.75,多样性 指数日为1.34,X与H的相关系数r=0.90**。多型性资源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思茅、临沧、版纳和德宏4个地州, 以墨江、景洪、龙隆、永德、普洱、孟连和云县等7个县(市)为中心的地带,即云南多型性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南 部边缘及滇西南地区的野生稻分布区、稻种资源富集区和陆稻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地区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佤 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云南稻种资源的多种表现型现象与当地的地理和民族密切相关。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内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林内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新银合欢林内枯落物全年凋落总量为7.03 t/hm2,月平均为0.59 t/hm2,枯落物层的厚度为2.14.5cm,其中12月凋落最盛。枯落物的自然含水量月平均为25.27%,最大月出现在8月,与该区域的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但存在滞后效应。持水速率在0.5 h内迅速增大,在浸泡48 h后基本达到最大值,在0.5 h内林内枯落物可以吸收1.2 mm的降水,当降水<11.72 mm时新银合欢林内不会产生径流。饱和持水率变化范围在66.94%-182.86%,最大持水量为自重的2倍以上,自然含水量与饱和持水率的关系在雨季呈正相关,而在旱季相关关系不明显。
酿酒酵母分泌蛋白组的计算机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 SignalP v3.0、TargetP v1.01、Big-PI predictor 和 TMHMM v2.0 对已公布的 6 700 个酿酒酵母(Saccaromyces cerevieiae)基因的 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信号肽的类型及结构。结果表明,在 6 700 个酿酒酵母蛋白中,163 个为Sec-信号肽分泌蛋白,经 Sec 途径分泌。在 163 个分泌蛋白中,有 47 个的信号肽没有典型的 N-区,仅有 H-区和C-区,其余 116 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包含完整的 3 个区,即 N-区、H-区和 C-区。比较了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分泌蛋白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顺序,表明酿酒酵母与白假丝酵母菌的信号肽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差异很大,两者信号肽长度分布范围、氨基酸种类及其出现频率大体一致。在酿酒酵母分泌蛋白中出现了少数氨基酸组成完全一致的信号肽,为进一步确认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是否具有同源性,分别采用 BLAST 2SEQUENECES 和 CLUSTAL W 对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具有相同信号肽的分泌蛋白同源性非常高,氨基酸组成也非常保守。由此可以推断,编码这些分泌蛋白的基因属于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ous)。酿酒酵母作为一种模式生物,以其诸多的优点,被认为是表达?
大豆锈病越冬区气候区划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51—2001年间全国7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结合大豆锈病越冬所需气候条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获得了大豆锈病在我国越冬区区划图,以供我国各个地区统一协调管理大豆锈病时参考使用。根据生物气候相似距原理,以琼海为中心,以计算的前一年12月初到下一年2月底的时间段内各个旬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旬降雨量为气候要素,计算琼海与其余74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相似距,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m ap对相似距值按Kriging法进行插值,生成的地图表明,大豆锈病可在海南岛、广东南部较大范围内越冬,而云南和广西只有局部地区适合大豆锈病越冬。该区划结果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验证。
云南药用野生稻核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云南药用野生稻核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保存处于濒危状态的云南药用野生稻遗传资源。该文库包含27500个克隆,随机挑取80个克隆检测,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80kb,文库容量相当于水稻基因组大小的5.1倍。
关键词: 云南药用野生稻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品种IRAT109与水稻品种越富杂交构建的DH群体的116个株系及其亲本,在水、旱2种栽培条件下种植,研究了稻米加工、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1个稻米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等4个性状,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差异较大,说明这些性状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也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旱栽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37.9%,平均增加3.02个含量百分点,而垩白率下降,稻米米粒变小,总体上旱栽稻米品质有变优趋势。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在2种栽培条件下没有差异,基本上不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此外,对同一品质性状在水、旱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工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较大,外观、蒸煮和营养等品质性状比较稳定。因此,通过水稻和旱稻相互杂交,可将旱稻的抗旱基因导入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优良的目标水稻亲本中,选育出抗旱、优质的水稻或旱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水、旱种植 品质性状 双单倍体(DH)群体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