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玉米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以玉米品种"白甜糯"和4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不同穗位、不同发育进度的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时小麦小花的发育进度对颖果结实率和单倍体胚诱导率有明显影响,单倍体胚诱导率以处于盛花期的小花最高(平均为22.3%),初花期次之(16.4%),始花期最低(11.3%);在同一个穗子中,中、上部,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24.2%、26.8%)显著高于下部小花(18.5%),说明在小花柱头发育较成熟时授粉,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胚诱导率。研究结果还表明,主穗小花的单倍体胚诱导率与次生分蘖穗间差异不显著。
水稻白叶枯病菌luxR同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uxR基因是革兰氏阴性菌感应反应(QuorumSensing,QS)LuxR/LuxI环路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从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分离到一个luxR同源基因,命名为xooR.xooR全长765bp,编码一个由2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转录因子,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8.3ku和8.72.XooR蛋白的N-端15AA-171AA是一个Autoind-bind结构域,C-端191AA-245AA是一个HTH(helix-turn-helix)结合DNA结构域.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和gfp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系统,Westernblot分析表明XooR-GFP融合蛋白大小为54ku,xooR基因成功地在E.coliBL21中实现了表达.
采用SSR标记辅助选育具有Xa22(t)的云南高原粳稻新种质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以高原粳稻新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携带Xa22(t)基因的云南地方稻种扎昌龙为供体亲本,回交后代BC_3F_1290株和BC_3F_2290个株行为供试材料,采用与Xa22(t)紧密连锁标记RM224及其它11对3132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290株BC_3F_1个体在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个体的比率为21.04%;其它11对31SSR标记位点的轮回亲本纯合基因型个体比率平均为93.07%,但不同染色体标记位点上纯合基因型的比率不同。用云南高原粳稻上的白叶枯病优势菌株YH24对亲本、BC_3F_1单株和BC_3F_2株行接种鉴定,BC_3F_1中RM224位点上杂合基因型的61个植株表现为抗至中抗,RM224位点上滇粳优1号纯合基因型单株都表现为感病;由RM224位点杂合基因型BC_3F_1单株衍生的61个BC_3F_2代株行表现为抗、感分离。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Xa22(t) 标记辅助选育 SSR
小杂粮在云南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探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CSCD
摘要:针对国际小杂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系统地分析了云南小杂粮的地位、资源特色、生态、区位、品牌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指出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盲目性大、技术落后、无名牌效应等问题。提出了云南小杂粮产业化发展必须统一规划和布局,重点建立绿色或无公害生产基地,积极推广名牌战略,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拓展小杂粮的研发和利用途径等。以期使小杂粮在云南农业产业化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云南高原粳稻抗白叶枯病新品系云资抗21号的选育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C3F5代材料,并结合后代材料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的评价选择,选育出高原粳稻新品系云资抗21号,对云资抗21号的21个单株采用与Xa21连锁标记RM21和RM229、以及22个独立分离的SSR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21个单株在RM21位点上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在RM229位点上有1个单株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其余的20个单株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而在其余22个SSR标记位点上均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该新品系白叶枯病抗性与IRBB21相近,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利用叶绿素仪SPAD值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在低氮限制条件下,对低氮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SPAD值来很好地反映。本文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151余份国内外代表性种质为供体亲本、云南省育成的优质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形成的5500个株行为材料,在田间自然缺氮条件下,以水稻植株叶绿素计SPAD值作为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以不同试验地点SPAD值的相对值为参考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Madhukar、UPR191-66为耐低氮基因型种质。
哒螨灵在柑桔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为评价哒螨灵在柑桔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丙酮提取柑桔和土壤中残留的哒螨灵,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用GC/ECD方法对哒螨灵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仪器最小检出限为1×10-11g,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91.0%~105.27%。研究结果表明,哒螨灵在云南柑桔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9和22.3d,在湖南柑桔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9和22.5 d。按推荐浓度150 mg/L使用,安全间隔期20 d,在柑桔全果中最终残留量<0.136 mg/kg。测定结果还表明,哒螨灵在柑桔中主要残留在桔皮里,桔肉中仅有少量残留,其残留分布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基于RAPD分析用百合DNA的提取
《生物技术 》 2005 CSCD
摘要:对百合DNA的提取过程进行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百合DNA在1%的琼脂糖胶电泳上为清晰的一条带,RNA去除干净,无降解现象,分子量大于23kb,OD260nm/OD280nm值为1.80~2.00。DNA的质量符合百合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要求,在百合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百合 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 DNA提取
3种复合种植模式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的初探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与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效果方面的关系,以土壤物理性肥力、化学性肥力、蓄水能力、土壤剖面特性和生物治理效益为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退化红壤经过各模式治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通气孔隙度和>1mm团聚体都增加,容重分别是对照区的0.89倍、0.83倍和0.93倍,明显降低。(2)治理、恢复3年,种植模式木豆+酸角、柱花草+酸角、象草+酸角,0~30cm土层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地增加1.76倍、1.74倍和1.09倍,全氮和有效养分增加幅度也很大。(3)在同一施肥状态下,各模式土壤营养元素在水平和垂直空间土层内都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好于深层土壤理化性质。(4)各模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地的54倍、10倍和28倍;土壤实际蓄水效益也是对照的16.0倍、7.0倍和4.2倍,处理1最高土壤水分滞留量达2.7×104t/hm2,水土保持效益明显。综合各治理指标,发现木豆+酸角模式对改良退化红壤质量取得的综合效益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