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1份甘蔗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蔗野生资源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甘蔗野生资源中的分布状况,于2013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31份供试材料中,高抗(1级)至中抗(3级)的有28份,占90.3%。其中19份材料表现高抗(1级),占61.3%,3份材料表现抗病(2级),占9.7%,6份材料表现中抗(3级),占19.4%。31份供试材料中只有贵州78-2-12、云南97-4、E.rockii95-19、E.rockii 95-20、云南83-224、广西79-8、云南95-35和广西89-13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占参试材料的25.8%;其余20份抗病材料和3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表明除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结果暗示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核心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优良的抗褐锈病基因,是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很有利用前景的抗源种质。
关键词: 甘蔗 野生核心种质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不同供体材料对非洲菊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供体材料的基因型、取材季节、发育时期和小花类型对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个非洲菊基因型胚珠诱导培养90 d时,有29个基因型能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的诱导率超过10%的基因型仅有3个,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17.7%。胚珠诱导不定芽的效果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非洲菊花药未吐粉前,花序越成熟,不定芽诱导率越高,诱导时间越短;舌状花的诱导效果略好于管状花。四因素对非洲菊不定芽诱导效果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季节>发育时期>小花类型,基因型是决定非洲菊不定芽诱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小花类型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云南分离物全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 2015 CSCD
摘要:应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法在烟草叶片斑驳、脉间褪绿病样中观察到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粒子,通过马铃薯Y病毒属兼并引物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病样中病原物为TVBMV,命名为YN-YX-TVBMV。根据Gen Bank已知序列,分别合成引物,对YN-YX-TVBMV进行克隆及测序,得到一条6047 bp的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将该序列与国内报道的TVBMV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分离物与报道的TVBMV其他分离物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即云南获得的分离物均独立聚为一簇。


影响甘蓝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6个甘蓝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胚状体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花蕾长度为3.00~4.00 mm时,有利于获得胚状体;1 500 r/min离心、32.5℃热激24 h,最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花蕾经低温4℃预处理24 h,可提高胚诱导率;低速振荡培养能够促进胚状体发生;基因型在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中起着主导作用。


洋桔梗6大种植难点分析
《中国园艺文摘 》 2015
摘要:针对目前云南省洋桔梗种植中面临的育苗、水肥管理、连作障碍、莲座化休眠、短茎开花、病虫害等6个主要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决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和对策。


泸定百合镰刀菌枯萎病抗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 2015
摘要:本研究以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为材料,构建其组培苗经百合尖孢镰刀菌侵染后的叶片SSH文库,从中筛选镰刀菌枯萎病抗病相关基因。从正向SSH文库中随机挑取300个单克隆测序后得到280条ESTs,进行功能比对分析后,除去未知功能、沉冗蛋白以及无同源序列,得到有功能的ESTs共168条,其功能涉及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与代谢、抗病与防御、物质与能量代谢、转录相关等多种途径,其中有31条ESTs与抗病防御相关。从抗病防御相关基因中选取8条ESTs:过氧化氢酶(Catalase)、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4(Kunitz trypsin inhibitor 4)、丝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Serine-glyoxylate aminotransferase)、多聚泛素(Polyubiquitin)、脂氧合酶I(Lipoxygenase I)、丝氨酸/苏安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rabidopsis thaliana),通过RT-PCR对其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镰刀菌诱导后均为上调表达,推测它们可能参与了泸定百合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反应途径。根据半定量结果,选择过氧化氢酶(CAT)基因,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对其进行克隆,最终得到了一条长为1743bp的CAT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Ls-Ca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具有CAT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其酶活性位点在54位氨基酸,包含过氧化氢酶近血红素配体区,C端具有Ser-Arg-Leu序列(SRL)和较保守的三肽序列(QKL),这些序列特征可能与过氧化氢酶基因的抗性作用相关;该基因与多种植物的CAT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与荷花和陆地棉的同源性达91%,与贯叶连翘的同源性为90%,与彩椒和人参的同源性为89%,与马蹄莲和烟草的同源性分别是88%和87%,与红掌和银杏的同源性分别为77%和73%。Ls-Cat基因在23个对镰刀菌表现不同抗感的百合品种中进行 PCR扩增结果发现:该基因扩增特异性条带在不同抗感品种中存在一定差异,在对镰刀菌表现抗性的10个亚洲百合、4个LA品系以及4个野生百合中都扩增出了明显的特异性条带,但特异性条带存在一定异同;而表现感病的5个东方百合品系中没有扩增出条带,扩增结果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很可能与百合对镰刀菌的抗性有关。此外,泸定百合和岷江百合的特异性条带极相似,但条带与其他抗病品种差异较明显,而川百合、亚洲百合和LA品系的扩增条带相同,推测该现象与它们的亲缘远近有关。
关键词: 泸定百合 镰刀菌枯萎病 SSH文库 抗病基因 CAT基因


应用隶属函数模型评价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方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15
摘要:为合理评价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质量状况,应用梯形隶属函数模型对2010年昆明、红河9个县级区域烟叶的8项化学成分指标与《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优质烤烟化学成分指标要求》标准的符合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县区、海拔的烟叶化学成分与标准的符合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以石林、宜良和安宁县的烟叶符合度最好,五华、嵩明和禄劝县的烟叶符合度次之,泸西、晋宁和蒙自县的烟叶符合度较差,且符合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表现为下降趋势。2)不同品种、类型烟田和部位的烟叶化学成分与标准的符合度有明显差异,按符合度的高低排序:NC102品种>NC297品种>K326品种,田烟>山地烟,中部烟叶>上部烟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