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野生猕猴桃资源及分布概况
《西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在云南省猕猴桃资源调查基础上,摸清了野生猕猴桃在云南的种类、地理及立体分布情况;并对云南猕猴桃种类繁多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研究猕猴桃生长条件及环境要求,进行野生猕猴桃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
特种紫茶降压活性物质初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在1991年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特种紫茶和云抗10号(对照)夏秋两季的蒸青、烘青茶中降压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特种紫茶在黄酮类、咖啡碱、锌和花青素含量上较对照要高,而茶氨酸和儿茶素总量则较对照低;初步提出黄酮类、锌或花青素是特种紫茶的降压特异物质,而未测的茶叶皂素也极为可能。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云杂3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云杂3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1996年利用引自重庆市作物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C49S-87组配、筛选出的第一代温光系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C49S-87/98YR5),到2002年已累计制种70hm~2,制种纯度95%以上,示范900余hm~2。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
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 10个、相应的保持系 10个和恢复系 38个 ,以及由上述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的 4 0个杂交种为试材 ,研究了亲本材料的RAPD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亲本籼粳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抛物线的关系。利用籼粳分化存在一定差异的亲本杂交 ,易得到正向优势组合 ,平均杂种优势较强 ;但并非双亲籼粳分化差异越大越好 ,双亲差异过大则不易获得正向优势组合 ,使杂种优势减弱 ,甚至为负。双亲籼稻成分差值以 12 %~ 16 %为宜
烤烟施用菜籽饼后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在云南省通海县进行了烤烟施用菜籽饼肥不同用量试验;不同生育期检测烤烟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施用菜籽饼均增加了烟田(烟地)土壤的细菌数量。田烟效果比地烟明显。而对土壤放线菌和霉菌影响较小。施用菜籽饼提高了烟田烟地烤烟生育中后期根际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的数量,土壤增强了烤烟生育中后期供肥能力;特别是供应磷钾的能力。过量施用增加了烤烟生育后期根际土壤硝化细菌数量。
生长素在烤烟钾素库源关系改变时对根系呼吸作用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培试验方法 ,研究生长素在烤烟库源关系改变时对根系吸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与常规措施(打顶 )相比 ,生长素处理促进了根系的发育 ,增加了根的重量 ,提高了根系活力 ,增强了根系的代谢能力。同时能提高根系ATP的含量 ,为根系吸收养分提供充分的能量保证。生长素还能提高根系线粒体Na K ATP酶活性 ,促进钾的跨膜主动吸收。试验中发现生长素能提高根系核酸的含量。试验还证明 ,中部叶成熟后 ,生长素的效果随涂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云南马铃薯储存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西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储存的是春播秋收块茎,基本储存在农户家中。储存基础设施落后和储存技术的缺乏,在商品马铃薯的储存过程中,由于块茎发芽,块茎破损,病害腐烂,虫害造成损失率估计达到30%,而且商品薯与种薯混储,导致马铃薯种薯的质量降低。通过调查云南省农村马铃薯储存的各种方式,分析了云南马铃薯储存的自然环境因素、提出了利用云南有利的条件改善马铃薯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储存的策略。
热研2号柱花草在元谋干热河谷区的栽培技术
《中国草地 》 2003 CSCD
摘要:元谋干热河谷区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关键是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实施育苗移栽是提高柱花草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种子硬实处理和接种根瘤菌也是必要的。育苗移栽播种期为4月底,大田直播为6~7月,合理的种植方式是挖塘栽植或条状栽植。磷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其产量也是重要的,在旱坡地极端干旱时应适时灌溉。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NBS 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结构中的氨基酸保守区域 ,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PCR扩增及克隆 ,从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疣粒野生稻 (Oryzameye rianaBaill.)中共获得 14类NBS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7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2类 ,疣粒野生稻中的有 6类。药用野生稻中TO12代表序列与普通野生稻中TR19代表序列 ,同属一类 ,且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说明不同种野生稻中的同一类 (聚类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 ,还获得 5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4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1类。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 ,发现笔者克隆到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L6、N、Bs2、Prf、Pto、Lr10和Xa2 1等的氨基酸同源性都相当低 (均低于 2 5 % ) ,暗示了这些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
关键词: 野生稻 抗病基因 NBSLRR同源序列 STK同源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