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块根膨大期施用激素对木薯GR4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了揭示木薯品种桂热4号(GR4)块根膨大期一次性施入外源激素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以外源激素(多效唑、赤霉素、矮壮素和2,4-D)为主处理,施用方式(浇施、喷施)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木薯生长和产量状况。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矮壮素和2,4-D同时限制了地上茎叶生物量和地下薯块产量增加,叶面喷施赤霉素可明显增加茎叶生物量和薯块产量,外源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同化物的合成分配,但增产的根本首先在于增加整株的光合同化产物总量。GR4块根膨大期一次性喷施赤霉素操作成本低,增产明显,可以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技术运用。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在云南大春季的表现,本研究对68份马铃薯品种(系)的出苗率、长势、主茎数、茎粗、株高、开花性、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成熟期、商品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共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块茎数、AUDPC、单株块茎重、开花性的变异程度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0.42%、43.91%、39.81%和39.67%;单株块茎重与长势、茎粗、株高、开花性、商品率、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极显著负相关.AUDPC与成熟期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0.802.在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3.290%,可用来代替14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分析将68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3个类群,Ⅰ类群表现为晚熟、高抗晚疫病病,Ⅱ类群表现为中熟、中抗晚疫病,第Ⅲ类群表现为早熟感晚疫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大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 聚类分析


生姜地耐迟播油菜品种的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子不同株系比较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68份附子株系为研究对象,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子根数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株高除与茎粗及叶柄长不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花枝数几乎与所有地上部分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平均根长、子根数、最大子根质量、子根质量极差均与单株产量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子根质量极差、最小子根质量、子根数、株高、叶长、茎粗、平均根粗、鲜叶数、平均根长、叶柄长、花枝数、总叶数、叶宽、花穗长、叶柄宽、最大子根质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系数在0.950 0及其以上的株系有40个,涵盖了所研究株系的大多数;公顷产量在22.5 t以上的有11个株系.研究结果可为附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复合肥施用量对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玉溪市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农场进行了起垄栽培不施肥(CK),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667m2、100kg/667m2和150kg/667m2对马铃薯新品种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三元复合肥有利于云薯902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的提高。其中,以云薯902施用三元复合肥100kg/667m2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2 189kg/667m2,纯收益为883.50元/667m2。


甘薯新品种“文薯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环境效应分析
《农业研究与应用 》 2019
摘要:为研究甘薯新品种文薯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本实验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对文薯2号测定了产量和农艺性状,并作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山州海拔600~1700 m的地区(开化和维摩)甘薯产量较高,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天保和杨万)甘薯淀粉含量较高,海拔1700 m以上的地区(小街和薄竹)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较好;甘薯农艺性状(干率、淀粉含量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均较低;海拔600~1700 m的地区(开化和维摩)的平均变异系数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薯干重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8);基部分枝数与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1),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101);淀粉含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097),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r=-0.099),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8);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748,-0.618,-0.498)。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甘薯品种提供有利依据,并为甘薯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表型多样性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拓宽栽培稻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原特色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81份云南16个州(市)的水稻种质为材料,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剑叶长、剑叶宽、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谷粒长、谷粒宽和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通过计算各农艺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筛选综合评价指标。【结果】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9378~2.0973,其中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有效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2%~43.01%,其中谷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二次枝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云南16个州(市)881份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6513~2.0040,其中,普洱市、红河州、临沧市、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曲靖市和文山州水稻种质材料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1.900以上。在欧式距离2.2处881份云南水稻种质材料可分为八大类群,其中,第Ⅶ类群综合性状最差,第Ⅷ类群综合性状最优,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8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的综合性状较好。穗长、谷粒长、谷粒宽、二次枝梗数和剑叶宽5个农艺性状对综合评价D值影响显著(F为1814.654),可作为云南水稻种质综合评价的指标。【结论】云南水稻种质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凤仪白谷(保山市)、陆引46号(普洱市)及白霉谷(临沧市)可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或中间材料。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云南


云南大理茶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引进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对引进的23份下垂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鉴定,并进行了变异度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果顶形状、果肩形状、果肉厚、果实纵径和分枝性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性状有较强的选择潜力;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肉厚、果实横径、果肩形状、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性状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利用下垂辣椒时,特别是育种过程中要重点注意这些性状,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