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蜡封处理对木薯GR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拓展木薯抗旱栽培技术,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以木薯品种GR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蜡封处理对木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蜡封有利于降低一级分枝高度和分枝数,提高收获指数,除封中部外其余蜡封处理地下部分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封下端和全封处理优势较突出,封下端处理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出9.71%、11.60%、13.72%,全封处理比对照高出7.78%、12.13%、16.94%。考虑到方便操作以及避免全封后种茎缺氧造成无氧呼吸毒害,建议在生产中将蜡封底端处理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技术运用。


10个藜麦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昆明地区种植的藜麦新品系,为昆明及周边地区发展藜麦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本课题组前期试验筛选出的10个藜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2017年在昆明安宁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参试藜麦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参试藜麦新品系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产量排序为QA008>QA067>QA020>QA016>QA014>QA046>QA082>QA087>QA098>QA037,其中前6个新品系的产量高于平均产量(958.33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藜麦产量极显著相关的性状依次为倒折率、株高、茎粗、单株粒重、主茎分枝数和主花序长。10个藜麦新品系按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为QA008>QA067>QA014>QA046>QA087>QA020>QA016>QA082>QA098>QA037;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5时将10个藜麦新品系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Ⅲ类(QA008)综合表现最好,第Ⅱ类(QA014和QA067)综合表现较好,第Ⅰ类(QA016、QA020、QA046、QA082、QA087和QA098)综合表现居中,第Ⅳ类(QA037)综合表现最差。【结论】10个参试藜麦新品系中,QA008、QA014和QA067的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昆明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高密度栽培对不同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密度栽培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栽培密度是决定轻简化栽培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滇早油16号、花油8号、黄矮早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高密度处理(30万、36万、42万、48万、54万株·hm-2),研究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及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万株·hm-2高密度下,油菜获得较高群体籽粒产量最高,栽培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油菜的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而对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的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一次分枝数、千粒重和株高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油菜的实际产量与千粒重和株高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油菜以高产育种为目标应重点选育株高和千粒重较为优良的品种.


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萝卜肉质根色素产量的影响,对自主创制的10份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杂交组合按3次重复随机排列分别种植,于萝卜收获期调查根长、根粗、株高、开展度、叶重、叶长、叶宽、外露长、单根重、肉质根色素含量、肉质根色素产量11个性状.应用DPS软件进行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偏相关性、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所测的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0.09%~10.42%,其中,开展度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叶重;根重、色素含量和根粗是影响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色素产量的重要经济性状,决定了色素产量变异的99.67%.在适宜的开展度、叶片大小和外露长的基础上,应注重选择根粗、根长、单根重较大的组合,更易实现云南红萝卜高色素含量育种的目标.
关键词: 云南红萝卜 农艺性状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藜麦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藜麦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对10个藜麦新品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分枝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7个农艺性状可以解释51.6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株高(X_2)和茎粗(X_3)可以解释48.20%藜麦单株产量的变异,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340+1.040X_2+3.257X_3;株高和茎粗对藜麦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在适宜种植密度基础上,将适当提高株高和茎粗作为云南昆明及周边地区高产藜麦选育的方向。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粳稻02428突变体RIL孕穗期耐冷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的遗传分析
《种业导刊 》 2018
摘要:为选育出冷害条件下高生物活性成分水稻,为水稻耐冷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02428突变体RIL孕穗期336个F6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孕穗期糙米主要耐冷性状的变异与糙米中抗性淀粉(RS)、γ-氨基丁酸(GABA)和总黄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F6家系糙米功能成分平均含量为RS(6 462 mg/kg)>总黄酮(697.4 mg/kg)>GABA(232.6 mg/kg);GABA、总黄酮在F5和F6代中与耐冷密切相关的主要性状指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RS无论是F5还是F6代都无明显相关性;与耐冷相关的总黄酮、GABA含量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为总黄酮(54.73%)>GABA(20.61%);糙米GABA的含量主要受结实率的影响,而总黄酮含量则主要受剑叶宽和实粒数的影响。


木薯种茎长度与节点数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的种植种茎长度和节点数对木薯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华南9号木薯为材料,对木薯种茎的长度(L)和节点数(S)分别设置3个处理(L1、L2、L3和S1、S2、S3)共计9个组合,按照相同管理方式种植。结果表明:木薯种茎的节点数与株高、茎粗、第一分支高度、茎秆叶鲜重、鲜薯重和鲜薯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种茎的长度与茎秆叶鲜重和第一分支高度显著相关,增大木薯种茎长度可以提高鲜薯重、茎秆叶鲜重及第一分支高度,试验中处理L3S3鲜薯重比对照(CK)高9.8%,茎秆叶鲜重比对照高19.1%,第一分支高度比对照高10.5%。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