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粳稻(模糊匹配)
57条记录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2003年在阿子营和昆明2种冷害条件下,用昆明小白谷耐冷基因供体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BC4F5)与轮回亲本回交的5个BC5F2群体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用王建康等(1997)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些群体进行耐冷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BC5F2群体推断出的NIL的耐冷基因是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中阿子营点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61.81%~81.86%;昆明点为60.88%~72.25%.2005年在昆明点的F4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7%~91.55%.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NIL) 遗传分析 粳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十五”新选品种特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根据对“十五”水稻品种省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云南粳稻品种选育在“十五”期间取得明显进展,品质育种主要进行特色优质米的开发,选育出多个特色米品种供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优质米示范推广面积为354 700 hm2,而且基本解决了优质和高产的矛盾;高产良种平均产量水平比“九五”提高了10%左右,平均产量达9 000~10 500 kg/hm2,而且高产品种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711 826.67 hm2。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在品质改良中保持适度的穗数和粒重的前提下提高每穗粒数或结实率对兼顾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云南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02428c的遗传研究

核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孕穗期耐冷性极弱的广亲和粳稻 0 2 4 2 8种子经 30 0Gy的γ射线处理 ,在M2 代群体中选育出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 ,经M3 ~M6多代种植性状均稳定 ,至M6命名为 0 2 4 2 8c ;0 2 4 2 8c的结实率比 0 2 4 2 8高 72 34% ,即孕穗期耐冷性较强。遗传分析表明 ,0 2 4 2 8c的孕穗期耐冷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02428 耐冷性 突变体 遗传 粳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 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 ,在 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 17个菌株分为 7个致病型 (Ⅰ~Ⅶ ) ,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 7个品种 (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 6、南粳 33、金南风 )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 ,明确了 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 3号 (Xa 3)、IR15 45 339(xa 5 )、IRBB2 1(Xa 2 1)、扎昌龙 (Xa 2 2 t,Xa 2 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 ,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粳稻 白叶枯病 致病型 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的选育及特性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的中间材料越光 /合系 2 4号为母本 ,耐寒抗病高产的品种合系 3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从 F3代系统开始 ,同时对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进行同步鉴定 ,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 ,经 5年 8代的选育 ,育成了优质、高产、耐寒、抗病的粳稻新品种滇系 4号。 2 0 0 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编号为滇粳 6 0号

关键词: 粳稻 同步鉴定选育 滇系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广适性高产耐寒抗病粳稻新品种合系41号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 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05kg)、品质中等、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能适应云南省海拔1400~2000m地区及四川凉山州、黔西北和湘西等类似地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现成为云南省历史上粳稻自育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关键词: 广适性 粳稻 合系41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 ,用 13个亚洲栽培稻品种 (9个籼稻 ,4个粳稻 )和 13个非洲栽培稻品种形成7个处理 :I,籼稻亲本 9个品种 ;II,粳稻亲本 4个品种 ;III,非洲栽培稻亲本 13个品种 ;IV ,籼稻 /非洲栽培稻杂种 95个组合 ;V ,粳稻 /非洲栽培稻 4 1个组合 ;VI,籼 /粳亚种间杂种 39个组合 ;VII,非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种 11个组合 ;于 2 0 0 0年早稻在海南三亚对分蘖期、抽穗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进行研究表明 ,籼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上有显著的超亲优势 ,也有强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竞争优势 ,粳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及抽穗期单株干重上都有显著的超亲优势 ,但与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相比 ,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发现 ,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交种也有很强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表明 ,籼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种可比籼粳亚种间杂交种显著提高分蘖期的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 ,而粳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则是除籼粳杂交外的另一条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非洲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籼稻 粳稻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世代集团糙米粒选对水稻品质育种的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关键词: 粳稻 品质育种 低世代集团 粒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低直链淀dull基因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摘要:为了弄清控制粳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DULL基因的遗传机制,利于选育粳稻优质米新品种,我们利用含低直链淀粉的材料与直链淀粉含量中或高的品种杂交,调查F2种子世代的DULL粒和非DULL粒以及F3种子世代的DULL株和非DULL株,经X^2检验,符合3:1的分离比,用F1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回交,调查B1和B2的DULL粒和非DULL粒的分离比,经X^2检验,符合1:1.这一结果表明,控制低直链淀粉含

关键词: 粳稻 低直链淀粉 dull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云南农业科技 1997

摘要:中日合作项目利用日本和云南的稻种资源,对提供的品种资源和杂交后代材料进行高产、优质、耐寒、抗病四特性同步鉴定.为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培养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9个.该文介绍四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高产 优质 耐寒 抗病 同步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