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粳稻(模糊匹配)
55条记录
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02428c的遗传研究

核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孕穗期耐冷性极弱的广亲和粳稻 0 2 4 2 8种子经 30 0Gy的γ射线处理 ,在M2 代群体中选育出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 ,经M3 ~M6多代种植性状均稳定 ,至M6命名为 0 2 4 2 8c ;0 2 4 2 8c的结实率比 0 2 4 2 8高 72 34% ,即孕穗期耐冷性较强。遗传分析表明 ,0 2 4 2 8c的孕穗期耐冷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02428 耐冷性 突变体 遗传 粳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 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 ,在 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 17个菌株分为 7个致病型 (Ⅰ~Ⅶ ) ,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 7个品种 (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 6、南粳 33、金南风 )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 ,明确了 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 3号 (Xa 3)、IR15 45 339(xa 5 )、IRBB2 1(Xa 2 1)、扎昌龙 (Xa 2 2 t,Xa 2 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 ,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粳稻 白叶枯病 致病型 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的选育及特性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的中间材料越光 /合系 2 4号为母本 ,耐寒抗病高产的品种合系 3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从 F3代系统开始 ,同时对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进行同步鉴定 ,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 ,经 5年 8代的选育 ,育成了优质、高产、耐寒、抗病的粳稻新品种滇系 4号。 2 0 0 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编号为滇粳 6 0号

关键词: 粳稻 同步鉴定选育 滇系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世代集团糙米粒选对水稻品质育种的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关键词: 粳稻 品质育种 低世代集团 粒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广适性高产耐寒抗病粳稻新品种合系41号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 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05kg)、品质中等、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能适应云南省海拔1400~2000m地区及四川凉山州、黔西北和湘西等类似地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现成为云南省历史上粳稻自育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关键词: 广适性 粳稻 合系41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利用栽培稻种间杂种优势 ,用 13个亚洲栽培稻品种 (9个籼稻 ,4个粳稻 )和 13个非洲栽培稻品种形成7个处理 :I,籼稻亲本 9个品种 ;II,粳稻亲本 4个品种 ;III,非洲栽培稻亲本 13个品种 ;IV ,籼稻 /非洲栽培稻杂种 95个组合 ;V ,粳稻 /非洲栽培稻 4 1个组合 ;VI,籼 /粳亚种间杂种 39个组合 ;VII,非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种 11个组合 ;于 2 0 0 0年早稻在海南三亚对分蘖期、抽穗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进行研究表明 ,籼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上有显著的超亲优势 ,也有强于籼粳亚种间杂种的竞争优势 ,粳稻与非洲栽培稻间的种间杂种在分蘖期及抽穗期单株干重上都有显著的超亲优势 ,但与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相比 ,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发现 ,非洲栽培稻品种间杂交种也有很强的超亲优势。这些结果表明 ,籼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种可比籼粳亚种间杂交种显著提高分蘖期的单株干重及单株茎蘖数 ,而粳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交则是除籼粳杂交外的另一条增加生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非洲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籼稻 粳稻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低直链淀dull基因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摘要:为了弄清控制粳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的DULL基因的遗传机制,利于选育粳稻优质米新品种,我们利用含低直链淀粉的材料与直链淀粉含量中或高的品种杂交,调查F2种子世代的DULL粒和非DULL粒以及F3种子世代的DULL株和非DULL株,经X^2检验,符合3:1的分离比,用F1与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回交,调查B1和B2的DULL粒和非DULL粒的分离比,经X^2检验,符合1:1.这一结果表明,控制低直链淀粉含

关键词: 粳稻 低直链淀粉 dull基因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云南农业科技 1997

摘要:中日合作项目利用日本和云南的稻种资源,对提供的品种资源和杂交后代材料进行高产、优质、耐寒、抗病四特性同步鉴定.为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培养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新品种9个.该文介绍四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高产 优质 耐寒 抗病 同步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分析酯酶粳酶带10A、籼酶带11A和普遍野生稻酶带14A在各品种的表现,可以认为现存的普通野生稻,有一部分已有了籼或粳的分化,分化的主要成因应是渐渗杂交.根据计算作出的品种定位平面(座标)图,把有14A酶带的栽培稻形象地和野生稻联系起来,利于理解籼和粳亚种经历了籼粳分化不明显到分化明显的过程,表明籼和粳独立地从野生稻演化而来.亚种下的演化主要讨论了镰刀谷.镰刀谷的地理分布跨距极大,酶带分类上籼、粳并存,没有特别的酶带或酶谱.它不应该是一个生态类群,其遗传背景也是混杂的.从不典型镰刀谷到典型镰刀谷,酶谱变异估计值(Est值)逐渐变小;推测镰刀谷基因型较为简单,并不是原始的栽培稻.

关键词: 稻种演化 普通野生稻 籼稻 粳稻 镰刀谷 酯酶酶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不同收割期的米质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影响米质的因素较多。除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外,收割期对米质也有一定影响。在云南中北部,水稻收割期处于雨季,常因天气不良而延迟或提早收获。不同类型品种(穗数、中间、穗重型)的出穗整齐度和成熟度也不尽一致。对不同收割期米质的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确定适合的收割时期,达到多收、优质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关键词: 粳稻 收割期 米质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