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粳稻(模糊匹配)
55条记录
对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少不了要进行不同品种组合的测配与筛选。本文对13个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12个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annabyeo/丽粳11号组合关联度最大,ri=0.699 1;其次是凤稻23号,ri=0.648 4;第三是云粳37号/云粳31号,ri=0.597 8;最小的组合是Sambaekbyeo/云粳31号(2013KB2),ri=0.448 2。依据综合评价结果,以期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最终筛选出优异的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关键词: 品比试验 云南中北部 粳稻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及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亲本遗传背景狭窄是目前国内外粳稻育种面临的瓶颈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云南及国内外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6份供试材料基于77个SSR标记可以划分为13个亚群,来自云南的125个材料在13个亚群中均有分布,来自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了第11亚群,来自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了第3亚群,来自台湾的材料大部分聚在第10亚群,来自美国的5个材料分别聚在第1、第4和第11亚群;根据地理分布6大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多重比较和聚类类型分析,云南材料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是美国材料和华中稻作区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低的是台湾材料;供试材料SSR标记的聚类与其地理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云南不同生态稻作区和不同育种系列粳稻相互关联、但高寒粳稻也有独立成亚群的趋势。该研究为拓宽粳稻育种亲本遗传背景、创制新种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粳稻 SSR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粳稻近等基因系形态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间的关联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粳稻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BC4F7群体105个家系及亲本为材料,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进行形态性状与糙米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白邑冷水胁迫下该群体8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与昆明自然低温下相近,但主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3个耐冷指标性状的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自然低温下有29对形态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0.209*~-0.992**),而冷水胁迫下仅有23对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0.228*~-0.895**),2种鉴定所得孕穗期耐冷性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总黄酮和生物碱在该群体家系间变异较大。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实粒数和结实率对总黄酮作用较大,而秕粒数和结实率对生物碱影响明显。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总黄酮 生物碱 孕穗期耐冷性 粳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粳稻品种(组合)筛选及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筛选适宜云南省稻区种植的耐旱粳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对水作和旱作栽培模式下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24个粳稻品种(组合)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粳稻旱作较水作苗高、分蘖数和株高降低,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减少;根变长,根茎比明显增大,地下部生物量明显增加;穗长缩短,产量降低,影响旱作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通过抗旱力指数法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粳型抗旱常规稻品种11个、粳型抗旱杂交稻品种(组合)7个,分别为云粳30号、滇杂46、保粳杂2号、滇杂31、H149、H150、昌优13号、糯谷、云粳恢7号和云光109,在水、旱作条件下产量均稳定,抗旱系数为0.70~0.85,综合性状优,是适宜旱作的品系。

关键词: 水、旱种植 粳稻 抗旱评价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海拔高,水的沸点较低,普通米饭硬度大、食味性较差等问题,开展粳稻软米新品种选育研究。根据育种目标,用软米品系云粳优3号作母本,抗稻瘟病高产品系云粳优1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5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粳型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该品种早熟、品质优、产量较高、抗稻瘟病、轻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其米饭香浓、柔软可口、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商品性好。为配合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出了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00~1 80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优质 香软米 云粳20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品质及RVA谱特性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云南高原粳稻和韩国粳稻在云南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个云南粳稻和6个韩国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云南和韩国粳稻主要品质及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云南和韩国粳稻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以消减值最大。云南粳稻的粒长、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韩国粳稻,而其他品质指标则相反。随海拔升高,云南粳稻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精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及韩国粳稻的粒长、粒宽、精白度、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而云南粳稻的垩白率、蛋白质含量、热浆黏度和峰值时间及韩国粳稻的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消减值和回复值明显升高,但韩国粳稻的垩白率无明显变化。云南粳稻的最高黏度、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及韩国粳稻的糊化温度随海拔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云南粳稻的消减值及韩国粳稻的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则表现相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云南高原粳稻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粳稻 生态条件 品质性状 淀粉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粳26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的减少,千粒重保持不变。③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影响最大,对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次之,穗粒数和千粒重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其余产量构成要素则下降。④秧龄、密度和施氮量3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云粳26号获得高产的最佳秧龄为40~50 d,施纯氮量为270~300 kg/hm2,栽插密度为40~50万丛/hm2。

关键词: 粳稻 产量 秧龄 栽插密度 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条件下两种耐冷型粳稻品种的淀粉RVA谱特性(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环境条件下耐冷性粳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耐冷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云南高原粳稻优质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强耐冷型粳稻品种和5个弱耐冷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3个不同海拔生态类型的代表点,比较分析云南高原粳稻区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变化特征。[结果]随种植海拔的升高,弱耐冷性品种的消减值明显增大,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减小,而强耐冷品种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降后升趋势,消减值的变化则表现先升后降趋势。[结论]强耐冷性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弱耐冷性品种小,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相对较稳定,但弱耐冷性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明显呈变劣趋势。

关键词: 粳稻 耐冷性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海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分布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7个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对2008年采自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的30个白叶枯病样本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菌株可分为9种致病型,Ⅰ型为优势群,Ⅴ型为毒性群。菌株DL08-19在上述7个鉴别品种上的病情反应模式为RRRRSSS(R为抗,S为感),有别于曾报道过的所有菌株致病型,故推断它为一个新型菌株。

关键词: 粳稻 云南高原稻区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鉴别品种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栽交育成粳稻新品种云资粳41号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资粳41号是利用合系35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杂交后,经胚挽救成苗,进行回交、自交,从BC2F9代中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在海拔425~1 800 m之间的不同水稻种植地区经多年多点区试、测产试验,选育出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的优质高产香型水稻新品种。通过米质检测该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3级标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粳稻 元江普通野生稻 云资粳4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