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粳稻(模糊匹配)
55条记录
不同类型水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差异成因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发时的休眠性相一致。粳品种在组合中对愈伤及其高峰期的出现有促进,而籼品种相反。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部分Aman和深水稻看粳稻的起源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摘要:栽培稻由野生稻演化而来是稻作学者所公认的,由于野生稻的性状大都偏近籼稻,对籼稻起源于野生稻也没有争议,对粳稻的起源则有不同的看法.丁颖认为粳稻是由籼稻演化而来,周拾禄认为巢湖的粳型野稻是粳稻的先祖.Second根据同工酶研究,推定粳稻是由中国的野生稻演化来的.冈彦一与程侃声先后通过杂交试验,认为野生稻本身同时有直接分化为籼稻和粳稻的可能;王象坤等则进一步推测粳稻是野生稻在旱地上驯化的结果.冈彦一在其《栽培稻之起源》一书中对上述各种假设都有简要的叙述.籼稻和粳稻在地理分布上,虽然从低到高、由南至北,前者渐次减少而后者渐次增多,但这一过渡现象并不能确证粳

关键词: 粳稻 起源 Aman 深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栽培品种的稻瘟病垂直抗性分类及鉴别菌系选择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摘要:1983~1989年对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垂直抗性基因型的鉴定研究。通过对1000余份云南菌株的鉴定和稳定性选拔,初筛了一套适合于粳稻品种的鉴别菌系,用此鉴别菌系接种227个云南粳稻栽培品种进行垂直抗性分类,结果可划分为Ⅰ—Ⅶ群,18个型。属I—1、Ⅱ—1、Ⅲ—1、Ⅳ—1、V—1型的品种分别持+、P_i—a、P_i—i、P_i—k、P_i—km基因,共177个品种,占78%。除Ⅵ—1、Ⅶ—1、Ⅶ—2,Ⅶ—3型外,各群其它类型的品种可能还持有其它的抗性基因。 另外,用日本鉴别菌系接种的结果虽然可划分为A—J群,但日本菌株对许多品种的反应不明确,获得的信息量少,推定不明的品种约占65%。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菌 垂直抗性基因型 鉴别菌系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文基于籼粳间酯酶酶带记分、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连续性,结合广亲和品种和镰刀谷在测交时亲和力难分籼粳的事实,认为有中间型存在。建议把亚洲栽培稻分成粳、中间型、籼,这样既能体现演化内容、分类的连续性,也能减少分类上的错误,利于应用。笔者推测,品种在形态和遗传以及许多分类性状上的不同步分化,可能是形成中间型的原因之一。本文简单讨论了镰刀谷和Aus类型品种的中间性特点,认为它们可能是深入研究中间型问题的好材料。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中间型 亚种分类 镰刀谷 Aus稻 亚洲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摘要:1987年于贵阳用贵州高原粳与中矮秆粳稻间的17个组合F_1代及7个组合F_2代的研究表明,F_1代抽穗期有中间倾早或超早亲的遗传趋势,在F_2代,抽穗期变异相当大,各组合均有超亲分离现象,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但抽型期遗传力及遗传进度均达很高水准;双亲平均值和F_1、F_2代抽穗期的回归、相关均显著;表现型变异系数和基因型变异系数相近。试验结果说明,抽穗期的变异主要是遗传控制的。

关键词: 贵州高原 粳稻 抽穗期 杂种优势 遗传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