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模糊匹配)
181条记录
睡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从国内外引种的46份睡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基础上,为睡莲分类鉴定、杂交育种、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及图位克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46份睡莲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1条,多态性条带281条,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19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1.4139,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98之间,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建立了聚类树状图,揭示了46份睡莲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并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6类。对总计24个睡莲原生种及原生变种构建了DNA指纹图谱,依据图谱差异可鉴定不同的睡莲种质。

关键词: 睡莲种质资源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以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2.34%~15.92%;基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20处聚为3类,第Ⅰ类群氨基酸含量较高,第Ⅱ类群具有较高的水浸出物和高茶多酚含量,第Ⅲ类群表现出咖啡碱含量较低.云南地方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有较大的变异区间,变异系数为13.1%~60.2%;基于儿茶素类及没食子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20处聚为2类,第Ⅰ类群的儿茶素总量及GA、D,L-C、EGCG、EC、ECG含量都高,EGC含量较低,第Ⅱ类群表现为儿茶素总量、EGC含量和ECG含量都较低.在51份云南地方茶树种质材料中,有5份材料红绿茶皆适制,有46份材料适制绿茶.

关键词: 云南 地方茶树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AFLP标记分析云南红花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在云南红花优异种质筛选研究基础上,从DNA水平分析和探讨云南优异红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云南红花种质资源的保护、评价和红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08对AFLP标记引物及POPGENE 3.2,NTsys2.2软件对50份云南优异的红花种质资源材料,通过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计算遗传距离、遗传一致度及Nei指数,揭示云南红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AFLP标记筛选出8对引物,共扩增331条带,142条多态性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3.42%~55.80%,平均多态性为42.42%.根据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4~0.66,把50份红花材料分为4个组,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似,但略有不同.在群体遗传分化研究中,群体总基因多态性为0.283 3,群体内基因多态性为0.157 4,其中,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444 5,总基因流为0.624 8;6个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747 9~0.909 0,条纹壳群体和抗锈病群体间的一致度最高,为0.909 0,而黄花群体和大粒群体的遗传一致度最低,为0.747 9,说明50份云南优异红花种质资源在种内遗传变异丰富.这6个群体得到的等位基因观察数分布在1.250 0~1.675 0,全部群体则达到了1.8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布在1.120 4~1.426 9,全部群体则达到了1.4334.Nei指数分布在0.077 1~0.251 3,其值由大到小顺序为条纹壳群体>高亚油酸群体>抗锈病群体>无刺群体>大粒群体>黄花群体.Shannon指数分布在0.120 0~0.373 8,其值由大到小为条纹壳群体>抗锈病群体>高亚油酸群体>无刺群体>大粒群体>黄花群体.说明云南红花群体具有复杂的遗传分化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在群体间,应注重群体保护,同时AFLP标记技术能有效地揭示红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红花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花 AFLP标记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关键词: 玉米 SSR荧光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覆盖云南16个州(市)的908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93个等位基因,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4~18,平均8.78;主要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04 8~0.794 1,平均0.380 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7 7~0.887 6,平均0.730 7;多态信息含量为0.320 2~0.877 7,平均0.698 6。以地理来源进行分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在不同州(市)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普洱市水稻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及Shannon’s指数最高,而迪庆州和楚雄州相对较低,说明普洱市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迪庆州和楚雄州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析表明,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较高,亲缘关系最近,而昆明市与楚雄州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最大、遗传一致度较低,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化分析显示,908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质内个体间,且种质间的基因流为2.838 8,该值大于1,说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现象;NJ聚类分析、PCA主成分分析及Stur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群,其中NJ聚类分析和PCA分析又在2大类群的基础上分为4个亚群,908份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并没有按照地理来源进行聚类,交错分布于各个类群中。表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不同州(市)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大,将为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宝贵的资源材料。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云南 水稻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有色米种质资源多样性及Rc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关键词: 有色稻米 遗传多样性 Rc基因 种皮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有色米种质资源多样性及他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蕴含丰富的有色米种质资源.但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的鉴定依旧停留在外部形态及地域分类阶段,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云南有色米种质资源进行深度评价及功能基因鉴定.[方法]以来自云南省23个州、县的35份地方水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探究已报导的Rc基因在上述35份种质材料中的遗传变异.[结果]在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更大.且总体来看云南地方种质资源中,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35份云南地方水稻资源中,红米Rc基因表现为野生型,白米rc基因表现为突变型,且突变类型与已报导的突变位点一致,均表现为第6外显子内的14 bp缺失.[结论]云南地方有色米品种中粳稻间的遗传差异较籼稻地方种更大,且同一来源地的地方品种遗传相似性不高.红米白米的颜色差异是由Rc基因第六外显子缺失突变产生.

关键词: 有色稻米 遗传多样性 Rc基因 种皮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理茶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关键词: 大理茶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国内外的312份红花种质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6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花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顶果球着粒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果球直径;单株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有效果球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30%,反映了6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各种质间6个性状的差异,对312份红花种质进行聚类并划分为7大类群,第Ⅰ类群果球大、顶果球着粒数多,具有增产潜力;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高产育种材料;第Ⅵ类群籽粒大,可作为大粒型选育亲本;其余类群表现一般.该结果可为红花的有效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花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小米辣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加强小米辣资源的研究利用.[方法]对调查收集的云南86份小米辣资源2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云南小米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17个质量性状,叶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439,茎茸毛多样性指数最低为4.325;10个数量性状,单株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45.12%,果肉厚最小为13.80%;基于各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把86份小米辣种质聚类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32份材料,占37.21%;第Ⅱ类群16份材料,占18.60%;第Ⅲ类群28份材料,占32.56%;第Ⅳ类群6份材料,占6.98%;第Ⅴ类群2份材料,占2.33%;第Ⅵ类群2份材料,占2.33%.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达88.76%,第一、二、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产量构成因子、株型、果实性状、熟性.[结论]云南小米辣地方种质资源间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云南 小米辣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