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冷害环境下遮阴处理对大果榛子萌芽生长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大果榛子的规模引种提供参考,以'龙榛'品种为材料,就叶芽和花芽萌动期其在冷害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枝条直径生长量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5.26 mm,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7.91 mm,未遮阴处理的大果榛子枝条直径与遮阴处理的存在极显著差异;芽长宽比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61,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49,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遮阴处理下,大果榛子的营养生长(茎粗和叶芽大小)和生殖生长(花芽的萌发)均受到抑制,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正常.冷害(≥2℃)并未对大果榛子萌发的叶芽和花芽造成低温伤害,光照强度对大果榛子生长影响显著.


景天属薄雪万年草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以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薄雪万年草为试验材料,对影响其高效生长的光照强度关键因子开展试验,以探究该品种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丙二醛、总叶绿素含量以及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植物生长覆盖面积增长率、分蘖数量、新老枝长度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薄雪万年草在光照强度为6 000~10 000 lx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生长趋势,尤其在6 000 lx光照强度时,丙二醛含量最低,而植株总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生长覆盖面积增长率和植株分蘖数量达到最佳,分别为1.24μmol/g,0.55 mg/g,0.79,204.73%和21.67支;但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或升高(4 000,2 000 lx或12 000 lx),薄雪万年草植株出现生长不良、徒长或生长趋缓现象,且丙二醛含量增高,总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降低.说明薄雪万年草种植的最佳光照强度为6 000~10 000 lx,该光照强度能促进其良好生长.


硬齿猕猴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以种子、茎段为外植体,对野生种硬齿猕猴桃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阶段,一定浓度的激素6-BA、ZT、IBA对硬齿猕猴桃的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不加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是硬齿猕猴桃最佳的种子启动培养基;MS+0.5 mg/L 6-BA+0.2 mg/L IBA可作为硬齿猕猴桃较佳的茎段启动培养基;在继代培养阶段,MS+2.0 mg/L 6-BA+0.2 mg/L IBA较有利于硬齿猕猴桃的增殖;1/2MS基本培养基是硬齿猕猴桃较佳的生根培养基;椰糠+珍珠岩(20:1)是硬齿猕猴桃较好的培养瓶外生根基质.
关键词: 硬齿猕猴桃 种子 茎段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椰糠


不同改良剂对铅(Pb)污染土壤中工业大麻生长及Pb积累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高铅(Pb)污染土壤中施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柠檬酸、有机肥和蚯蚓液4种改良剂对3个工业大麻品种生长发育及Pb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DTA显著抑制了工业大麻的株高和茎粗生长,而促进了工业大麻对Pb的吸收,提高了工业大麻不同部位对Pb的富集能力,增强了Pb从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的能力;柠檬酸、有机肥和蚯蚓液这3种改良剂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蚯蚓液和柠檬酸促进了工业大麻吸收Pb,有机肥抑制了工业大麻吸收Pb.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重金属 Pb 改良剂 生长发育 植物富集


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磷(施纯磷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和间作)和2个磷水平(不施P:P0;P:P75),研究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和施磷对牧草生物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行距均为50 cm条件下,施磷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扭黄茅生物量的30.10%和氮吸收量的21.51%,但减少了柱花草地上部生物量5.53%和氮、磷吸收量的3.73%和3.18%.2015年,相对扭黄茅地上部生物量,P75水平下,与柱花草间作显著高于扭黄茅单作31.00%(P<0.05).与未施磷对比,施磷条件下,柱花草和扭黄茅间作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41.31%和52.68%.2个磷水平下的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及牧草种间竞争能力(A)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作系统中,相对柱花草,其与扭黄茅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说明柱花草在间作系统中为弱竞争作物.氮磷吸收方面,2015年,P0和P75水平下,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氮、磷吸收量显著低于柱花草单作67.74%(P0)和67.19%(P75)(P<0.05),扭黄茅氮吸收量高于扭黄茅单作5.79%(P0)和44.28%(P75),而磷吸收量高于单作13.80%(P0)和6.61%(P75).


适度水分胁迫下基因型与土壤水分互作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甘蔗基因型与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与互作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对9份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开展水分梯度胁迫桶栽试验,测定并分析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根冠比等指标。【结果】甘蔗生物量与用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47,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间的生物量及WU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友巴受旱后生物量降幅最大,达59.8%;2份割手密种质表现出较高的WUE,分别达6.97和6.84 g/L;水分胁迫下的根冠比显著高于灌溉(P=0.042);SPAD值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6,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逐渐加剧,其均值由46.4显著降至33.9。从S2阶段开始,灌溉和水分胁迫(土壤体积含水量≤80%)下,SPAD值广义遗传率均大于0.5。【结论】甘蔗在水分胁迫下其生物量分配发生改变,光合产物的积累由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转移,通过改变根冠比以适应水分胁迫;基因型与水分处理对甘蔗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P值分别为0.088和0.410),生物量和WUE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型差异;不同基因型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趋于一致,受到水分胁迫后,生物量普遍降低,WUE则无显著差异;SPAD可作为耐旱评价指标应用于早期选择育种实践及种质资源筛选。
关键词: 甘蔗 水分胁迫 生物量 基因型与土壤水分互作

